费尔克劳夫的批评话语分析思想论略
本文选题:建构 切入点:辩证关系 出处:《外国语文》200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费尔克劳夫在批评话语分析研究领域影响深远,对他近20年关于批评话语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回溯和归纳,解读了其辩证、建构的话语观和贯穿其话语分析思想的核心概念,厘清了其不同阶段话语分析模式的变化,并对其批评话语分析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性评价。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 Faircroft has a profound influence. He reviews and induces his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the past 20 years, and interprets his dialectical, constructive view of discourse and the core concepts that permeate his thoughts of discourse analysis. This paper clarifies the change of discourse analysis mode in different stages and makes a critical evaluation of its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ought.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社会转型时期行业话语的商业化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号:2008RKB179
【分类号】:I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蝴蝶”救了列宁格勒——谈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J];学习导报;2006年01期
2 李玉平;互文性批评初探[J];文艺评论;2002年05期
3 田海龙;《后现代社会中的话语:批评话语分析再思考》评介[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年04期
4 陈江风;守望民间与建设未来[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5 杨慧,张新军;大学英语教学的互文性视角[J];山东外语教学;2002年02期
6 赵静;互文性与翻译[J];山东外语教学;1999年04期
7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孙义清,孙卫卫;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构的多重语境[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2期
9 常晓东;关于有限与无限辩证关系的实质[J];哲学研究;1980年10期
10 禹海亮;互文性:非独创的艺术[J];文艺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熊锡源;;互文性概念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徐红梅;;在认识青年信仰危机问题上需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3 韦斌;;把握和运用辩证关系,推进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的统一协调发展[A];2003年“求实、创新、发展——面向新世纪的广西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余平;;论“文本间性”与习语的翻译——文化意象翻译研究之二[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高玉田;田晨;;科学地理解和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A];高举旗帜 继往开来——吉林省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黄勤;;从互文性看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穆旦诗《苍蝇》英译赏析[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董捷;韩桐魁;;浅析退耕还林与粮食安全的关系[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易鸿祥;;浅论环境法与环保产业之辩证关系[A];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0年
9 王璐;;互文性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余平;;“文本间性”与文化意象的翻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兰州市社科院 杨巧燕;深刻认识把握党建与兰州发展的辩证关系[N];兰州日报;2009年
2 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 孙正聿;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N];光明日报;2009年
3 路弘;问题和机会的辩证关系[N];中国保险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范权;处理好大与小的辩证关系[N];人民公安报;2009年
5 邵春波;建构“人化自然观”[N];社会科学报;2002年
6 黄良进;孩子入园“难”与“易”的辩证关系[N];北京商报;2009年
7 王波;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应正确把握四种辩证关系[N];青岛日报;2009年
8 苗正达;建构高校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N];光明日报;2000年
9 刘先琴;关键是把握“好”与“快”的辩证关系[N];光明日报;2006年
10 张树德;把握任职教育中的辩证关系[N];解放军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晋军;会话中问句的批评性分析[D];厦门大学;2004年
2 武建国;当代汉语公共话语中的篇际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3 刘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意识的建构[D];武汉大学;2005年
4 秦海霞;关系网络的建构:私营企业主的行动逻辑[D];上海大学;2005年
5 龚正伟;当代中国体育伦理建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周安平;性别平等的法律建构[D];苏州大学;2004年
7 贺文瑾;职教教师教育的反思与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永平;包公文学及其传播[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倪稼民;颠覆·建构·话语失却[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兵;文化与商业困境中的电视品牌建构[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生辉;中国民事诉状中通过互文性对信息的有效呈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2 郑杰;历史进程理论:爱,责任和宽恕的重新确立——对托尼·库什勒的剧作《天使在美国》的互文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3 杨相勇;钢琴教学中“谱、法、乐”辩证关系研究与实践[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晓莺;论当代中国企业家的道德人格及其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5 陈欣;论互文性在《洛丽塔》中的破坏性与建设性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6 李梅红;在互文性理论指导下进行广告翻译的可行方法[D];厦门大学;2006年
7 刘小侠;英汉“神舟五号”新闻报道中转述语的互文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何欢;互动德育模式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9 钱耘云;互文性与翻译——《三国演义》罗译本评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10 李继辉;抽象行政行为司法审查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559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59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