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渊源和现实的抉择——艺术的本质与世界性的民族文化
本文选题:文明 切入点:文化 出处:《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历史悠久的"文明"和内涵丰富的"文化",各自有无数的解释和定义,彼此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学考古实证表明,人类文明的类型,极其多样。无论哪一种文明形态,它的诞生先后和表现强弱,与创造和应用它的人种的高下优劣没有必然联系。艺术,就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和情感体验在审美意义上的形象展现。相比宗教与科学,艺术也是一种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世界上的"主流文化",并没有绝对标准,但"强势文化"却是客观现实。在谈论引以为自豪的本民族文化时,人们很容易忽略一个重要的事实,即,任何种族或地区的文化,不过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分支、一个部分。民族文化要想保持生命力和影响力,既要有迎接挑战的足够自信,还要有世界性的参照体系。生物文化学的研究成果证明,除了生物属性的杂交优势,文化属性上,"杂交"同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使我们有可能站在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度,将地球当作一个整体去考察和梳理人类文明及文化的走向。无论是用宏观还是微观的眼光来审视,我们都会发现:文明的程度决定着文化影响力;文化的发展充满着矛盾与悖论;世界性的民族文化更有生命力。与此同时,交叉、融会、变革、否定和更新,既是艺术与文化不断进化的常态,更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必然趋势。
[Abstract]:The "civilization" with a long history and the "culture" with rich connotations have countless interpretations and definitions, and they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o each other. 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shows that the types of human civilization are extremely diverse. No matter which form of civilization, Its birth, its birth, its performance, its strength and weakness, have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uperiority and inferiority of the people who created and applied it. Art is the display of the aesthetic image of the crystallization of human wisdom and emotional experience, compared with religion and science. Art is also a unique and important culture. There is no absolute standard for "mainstream culture" in the world, but "strong culture"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It is easy to ignore the important fact that the culture of any race or region is but a branch, a part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civilization. Not only must we have enough confidence to meet the challenge, but also have a worldwide reference system. The results of biocultural studies prove that, in addition to biological attributes of hybrid advantage, In terms of cultural attributes, "hybridization" also has incomparable advantag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possible for us to stand at an unprecedented historical height. Take the earth as a whole to investigate and comb the trend of human civilization and culture. Whether we look at it from the macro or micro perspective, we will find: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determine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e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paradoxes; the world national culture has more vitality. At the same time, crossing, merging, reforming, negating and renewing are the normal conditions for the continuous evolution of art and culture. I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national culture towards the world.
【作者单位】: 美国加利福尼亚丽贝卡文化基金会;
【分类号】:J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舒国滢,程春明;西方法治的文化社会学解释框架[J];政法论坛;2001年04期
2 徐爽;权力关系中的法治秩序──对西欧中世纪政治结构的分析[J];现代法学;2001年02期
3 陈志强;历史研究变革大趋势下的世界史重构[J];历史研究;2003年01期
4 高鸿钧;冲突与抉择:伊斯兰世界法律现代化[J];比较法研究;2001年04期
5 张层林;《中国大百科全书》与《大美百科全书》的专业对读[J];图书与情报;2003年04期
6 侯才;认识重心的迁移与当代哲学的趋向[J];长白学刊;2005年01期
7 张箭;论古代中世纪的世界通用语[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8 陈鹏;城市经营的制度缺陷及其演进[J];城市规划;2004年05期
9 蔡志强;冲突世界的兼容文明——后“9·11”的文明诠释[J];东南学术;2004年03期
10 王珏;伦理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民愫;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及在中国的反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颜升邦;全球化时代中国外交战略分析[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风圣;中国制度变迁的博弈分析(1956-1989)[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郭艳君;历史与人的生成[D];黑龙江大学;2002年
5 隽鸿飞;发展:人之生存方式的变迁[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7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锐;论早期基督教与罗马帝国[D];复旦大学;2003年
9 刘伟;中国专制王朝衰亡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10 兰喜阳;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与完善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德立;郭店儒简与子思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杜萍;现代化中历史悲乐论论争及其启示[D];华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秀坤;传统与现代性的消长——论中国近代留学生的现代性特质[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莹;云南聚落的生长与发展研究初探[D];重庆大学;2004年
5 项瑾斐;施罗德住宅及其历史意义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6 侯选明;产权是什么[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向丽丽;哈扎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童辉;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9 金颖;浅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农业贷款[D];吉林大学;2007年
10 刘元;古代贝都因人与古代蒙古族社会生活风尚之比较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鲁枢元邋许国超;艺术:精神生态的资源宝库[N];中国艺术报;2007年
2 任翔;城市,,侦探文学的精神家园[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永霞;在自然的沉思中相遇—陶渊明与梭罗的自然观比较论[D];兰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59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5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