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形象学本土化二题
本文选题:比较文学形象学 切入点:西方形象 出处:《求索》2009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比较文学形象学本土化问题应该引起中国学者的高度重视。笔者以为,拓展中国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中国文献中的西方形象;地域文学的形象学研究;形象与文学传播的关系。比较文学形象学作为一种从西方引进的批评理论,存在着一个如何使之具有中国特色的问题。必须经过某种调适以加强其有效性,必须从中国文学的实际出发把握它的一般性特点和特殊形态,换句话说,中国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必须具有中国文化的眼光。
[Abstract]: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research content of Chinese image science can be expand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western image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image study in regional literature, the research on regional literature,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image of regional literature,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tudy of Chinese image should be developed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western image in Chinese liter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mage and literary communication. As a criticism theory introduced from the West,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mageology has a problem of how to make it hav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t is necessary to grasp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pecial forms of Chinese literatu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reality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other words, the study of the image of Chines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must have the vision of Chinese culture.
【作者单位】: 宁波大学文学院;南京大学;
【分类号】: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洪涛;沈从文小说中的苗汉族形象及其背景──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一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2 周宁,宋炳辉;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关于形象学学科领域与研究范型的对话[J];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玉斌;;中国古代小说的新变:论王韬的《聊斋志异》仿作——以《淞隐漫录》为中心[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2 何泉;吕小辉;索朗白姆;;“地方神”文化影响下的藏族聚落[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3期
3 寇国庆;萨义德论知识分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华泉坤,张浩;《暴风雨》——莎士比亚后殖民解读的一个个案[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陈兵;牛振宇;;《金银岛》:西方人的“东方幻象”[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潘学权,王家明;文学翻译与“东方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陈丽慧;美国梦——评彼得·凯里的短篇小说《美国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8 刘瑞瑞;王广华;;徐志摩笔下的英国形象[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温育仙;;后殖民语境下的翻译策略研究——兼谈霍译《红楼梦》的翻译策略选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李红;张景华;;形象学视角下美国华裔文学的汉译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璐;;不完全的解构:黄哲伦《蝴蝶君》中的文化误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杨共乐;;Seres国为“丝国”说质疑[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文明的演进:近现代东方与西方的历史经验”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C];2006年
3 任小玫;;从自我与他者到主体间性:文学艺术批评的生态文明思考——以《徐霞客游记》为个案兼谈我国当代生态文学发展之去向[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生态文明:环境、能源与社会进步”环境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杨朋;;试论美国电影中华人女性形象的文化属性[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5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6 邱畅;;中国形象在美国小说中的误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7 何玮薇;;2001年-2008年法国《观点》杂志旅游专栏分析——法国人想象中的中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文煜;;浅析《失落》中移民文化身份的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曾惟民;;《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中的中国形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杨子;;身体、空间与认同——梅兰芳访美演出的价值向度与现实启示[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东平;近代中国监狱的感化教育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雪艳;中国当代汉族作家的“少数民族文学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苗冬;元代使臣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杨席珍;资本主义扩张路径下的殖民传播[D];浙江大学;2010年
8 黄伟;高乐待与中国[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孙笑晨;白色阴影下的回归—小说《黎明之屋》的后殖民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黄河卫;西方人眼中完美的中国形象[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4 邵会;《茶花女》汉译本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陈平焰;美国华裔生存状态的多维度透视[D];湘潭大学;2010年
6 詹伟明;唐代胡僧形象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姜黎黎;沈从文的乡野与都市[D];西北大学;2010年
8 张颖;跨越与再现[D];天津理工大学;2009年
9 农海华;“蛮贼首领”与“英雄祖先”:多元族群比较视域中的侬智高形象[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雪槐;;论地域文学中的方言情结[J];电影文学;2007年10期
2 沈文元;关于地域文学与时代精神的断想[J];远程教育杂志;1996年03期
3 李仲凡;;地域文学作为二级学科的可能性[J];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11期
4 张如安;;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充实地域文学内容初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年01期
5 ;2007当代文坛学术年会 地域文学研讨会[J];当代文坛;2007年06期
6 周维东;邱秋;;“全球化”语境与地域文学史建构——“重庆文学史”建构中需要厘清的一个问题[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7 赵玉艳;;“白洋淀”与文学之缘[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王启东;;略论现代地域文学的失重及原因[J];电影文学;2009年24期
9 王功全;;华亭文学与《华亭百咏》[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3期
10 罗时进;;地域社群:明清诗文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J];文学遗产;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勇;;京派及地域文学的文化意义[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年会小组讨论情况 第五小组举行了“当代地域文学与底层文学研究”的讨论[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万龙生;;叶菲洛《昨日之花》诗论部分初探[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李小凤;姚蓉;;论《酒边词》中的“稼轩风”[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罗时进;;清代江南文化家族姻娅网络与文学创造力生成[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上)[C];2007年
6 李建平;;改革开放以来的北京历史文化研究[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7 刘鑫;;纵论地域文化与精神特征研讨北京现当代文学风貌[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1)[C];2006年
8 白烨;;闭幕词[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9 郑恩兵;;文学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内质即二者之关系[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10 王京州;;燕赵作家群文集整理与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柳士同;慎言地域文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王贵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地域文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乔力;地域文学史学原论[N];光明日报;2007年
4 林白鸢;东北地域文学文化的新探索[N];吉林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曾祥书;怎样写好地域文学史[N];文艺报;2006年
6 王贵禄;“中西部当代文学高层论坛”在陕西师大召开[N];文艺报;2010年
7 王振忠;全景展示明代徽州地域文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西江日报记者 周永龙 叶树浓;从地域文化到地域文学的诗学转换[N];西江日报;2011年
9 记者 孙君;桓仁作家协会成立[N];本溪日报;2010年
10 邱华栋;描绘北京乡村历史变革的史诗[N];北京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宫泉久;清初山左诗歌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王志萍;当代新疆文学的性别书写及其文化内涵[D];南开大学;2010年
3 宋喜坤;萧军和《文化报》[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廷乾;江苏明代作家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王明博;多元与边缘[D];兰州大学;2011年
6 崔志伟;元末明初松江文人群体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肖献军;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包学菊;何以为家—东北沦陷区文学中的家族家庭视界与叙事[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9 师海军;明中期关陇作家群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王祥;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黎华;传播视野下的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问题初探[D];南昌大学;2010年
2 包呼格吉勒图;汉族长篇小说中的蒙古形象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3 刘志丽;走进英国人生活的中国家庭[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4 蒙丽芳;异质文化交流下的中国形象[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李昌燕;永远的异乡客[D];兰州大学;2007年
6 杨会敏;广西人看洋教士:西方来桂传教士的形象学解读[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7 郑玲;北宋扬州文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杨林琳;辽西文化视域下的辽西文学[D];渤海大学;2012年
9 米玉婷;春秋秦地文化与地域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汪北泉;新时期英山政治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566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66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