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早期艺术的教化意义
本文选题:中国艺术 切入点:教化 出处:《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魏晋时期之前,中国艺术通常是儒家伦理道德的载体。先秦时期的音乐可以反映和改善社会风气,体现儒家礼制观念,提高人的道德修养。汉代的美术则教育人们吸收前人的经验教训,并宣扬了统治者的合法地位。
[Abstract]:Before the Wei and Jin dynasties, Chinese art was usually the carrier of Confucian ethics. The fine arts of the Han Dynasty taught people to absorb the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their predecessors and preached the legal status of the rulers.
【作者单位】: 湖北经济学院艺术学院;
【分类号】:J120.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爱波;彼皆绝代才 形去留其神——归有光与蒲松龄古文艺术相通论[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周文斌;浅谈董其昌的审美理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 钟文华;;论审丑意识在钟馗形象中的体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郑岁黎;胡晓红;;浅析象罔是意象而非意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5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6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叶旦捷;;《聊斋志异》的造境艺术[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8 俞香云;;“风清骨峻”新解——《文心雕龙·风骨》再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9 陈虹;;试论《周易》的美学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郑笠;;剥离与消解系统中成就的审美境界——从庄子“美学”到“庄子”美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兴伟;;韩拙《山水纯全集》绘画美学思想中的“理”论[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郭滨妍;;浅析赵孟俯的“复古”思想[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上)[C];2010年
4 马媛媛;;中国新水墨元素在纺织花型设计中的应用——关于艺术院校教学法的思考[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5 卞敏;;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黄楠;吴昊;;论新古典主义设计的审美[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0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昌舒;;论白居易的诗、酒与琴及其美学意蕴[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张玉勤;;《画语录》:绘画意境论之集大成者[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南;;明十三陵规划设计的象征含义与意境追求[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10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施佳胜;经典 阐释 翻译——《文心雕龙》英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吕伟;体用之间[D];南开大学;2010年
8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腾飞;水彩画当怀文抱质——画面与精神共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杨国;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9 李沙沙;论中国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10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凌继尧;;孔子的艺术学思想[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方红;;孔子与音乐艺术教育[J];黄石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3 贾涛;;游于艺,成于乐——孔子艺术审美标准论略[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刘爽;;试比较孔子和庄子的艺术观[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知识竞赛评选揭晓[J];党的建设;1994年11期
6 雷志华;;好戏连台 异彩纷呈——第四届中国艺术节甘肃省参演剧目综述[J];党的建设;1994年08期
7 ;如何进入海外市场[J];艺术探索;1999年01期
8 ;翰海改写中国艺术品拍卖新记录[J];大美术;2005年01期
9 蒋梅;;论先秦工匠艺人的艺术精神[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第八届艺术节呈现五大亮点[J];决策与信息;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学海;;新世纪中国艺术美学展望(提纲)——以中国画,中国内衣市场行情为析例[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2 彭肜;;论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认同与身份策略[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国华;;“首先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略论市场经济下文艺批评家的品德人格修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4 蓝庆伟;;批评的演进——中国早期当代艺术批评家的转向[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5 田亚洲;杨维民;;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对当代流行艺术的反思[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陈诚;万娜;;“文艺意识形态学说学术研讨会”综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孟庆耘;;艺术市场管理策略探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苏典娜;;从徐冰看当代艺术的“后殖民批评”[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9 王拥军;;重提现代性:当代艺术的标准质疑[A];2005年当代艺术与批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葛士恒;;后殖民语境下的文化资本争夺战——对“中国符号”热的再探讨[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廖君;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公开征选形象大使[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陆璐;形成艺术科研教育创作三足鼎立发展格局[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顾维洁;谁来赞助中国艺术?[N];上海证券报;2006年
4 李峰;67件千万元中国艺术品意味着什么[N];中国文化报;2008年
5 记者 黄小驹 驻湖北记者 彭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隆重开幕[N];中国文化报;2007年
6 万一邋廖君;艺术节:由小众之节到“人民的节日”[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7 张亚萌;中国艺术:正确和客观地对待外来文化的影响[N];中国艺术报;2007年
8 张云宽;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江城启幕[N];湖北日报;2007年
9 ;设立中国艺术院和艺术院院士[N];联合时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石一宁;改革推进了艺术研究[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涛;俯仰天地与中国艺术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3 陈可培;偏见与宽容 翻译与吸纳[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5 谢志超;爱默生、梭罗对《四书》的接受[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娟;林语堂编译《论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刘琼;论孔子以“和”为美的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娅林;禅宗思想对中国艺术的影响[D];东南大学;2004年
4 梁虹;论南洋四国的中国艺术(1644-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6 王敏;试析中国艺术对法国洛可可风格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3年
7 王凡;“舞”:中国艺术的审美基型[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基宇;象人考[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9 葛红刚;后现代主义和中国——全球化语境下中国艺术文化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响;传统媒材介入当代艺术作品及其意义的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942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9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