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自我造型”的人类文化行为——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核心理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0 19:15

  本文选题:格林布拉特 切入点:新历史主义 出处:《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理论阐释了"自我造型"的人类文化行为,将人类文化中的"自我造型"模式用文本阐释的方式揭示出来。这是格林布拉特文化诗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格林布拉特理论阐发的重要出发点。在格林布拉特看来,"自我造型"潜在力量既来自于种种外在的政治意识形态的抑制与颠覆,又来自于内在的心理与知识结构的呼应与感化,是一种多重复杂的、充满种种社会力量的富有张力的过程。文本阐释更是一次"自我造型"的复杂理论旅程。既然文化是一个互文结构的整体,"自我造型"在互文性的人类文化结构中就是一种文本观念的流动。
[Abstract]:Greenblatt's theory of cultural poetics explains the human cultural behavior of "self-modeling". The "self-modeling" model in human culture is revealed in the way of text interpretation, which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Greenblatt's theory of cultural poetics. In Greenblatt's view, the potential power of "self-modeling" comes from the suppression and subversion of various external political ideologies. It also comes from the inner psychological and intellectual structure of echo and influence, it is a kind of multi-complex, A process of tension full of various social forces. Text interpretation is a complicated theoretical journey of "self-modeling". Since culture is a whole of intertextuality, "self-modeling" is in the intertextuality of human cultural structure. Middle is a kind of text idea flow.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分类号】:I05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渊,季进;论后现代语境中的当代先锋小说——兼评吴义勤的《中国当代新潮小说论》[J];当代文坛;1998年04期

2 马汉广;后现代的多重意义探讨[J];当代外国文学;2001年01期

3 冯寿农;“语言学转向”给文学批评带来的革命[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4 常若松;走出中国心理科学的文化困境[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5 邵斌;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话语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马跃敏;论现代语境中河南乡土文学的流变[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黎永然;论电视与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关联性[J];青年探索;2003年05期

8 李世涛;詹姆逊后现代批评及其在中国的接受[J];求索;2002年06期

9 孙妮;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后殖民解读述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邓亚雄;;国外马洛研究综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民卿;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简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2 王奎军;历史、文学文本、文学价值——以赛金花题材文学作品为个案[D];暨南大学;2001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5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6 凌宏彬;邓小平理论研究:一种权变的方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7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8 周宁;独白的心理学与对话的心理学——心理学的两种话语形态[D];吉林大学;2004年

9 张彭松;社会乌托邦理论反思[D];清华大学;2004年

10 关锋;论马克思的实践理性[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伟;写作者的话语姿态[D];郑州大学;2000年

2 薛玉凤;美国二战小说的特色与成就[D];河南大学;2001年

3 夏小燕;冲突与融合——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D];暨南大学;2001年

4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马海燕;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6 孙万菊;从建构后现代精神到建构后现代社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小燕;晚生代的文化身份与边缘叙事[D];厦门大学;2001年

8 魏燕;于无意义中建构意义[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谭佳;李泽厚的人生论美学思想[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轶菲;对《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后现代主义解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洁琳;;西方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文化诗学——试析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王进;;通向一种文化诗学——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综述[J];巢湖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3 傅洁琳;;文学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流通”和“交易”——走近格林布拉特的新历史主义[J];理论学刊;2008年02期

4 傅洁琳;;文本阐释与权力运作——试析格林布拉特对权力运作的阐释[J];东岳论丛;2009年10期

5 张静斐;;论格林布拉特的批评实践[J];武陵学刊;2011年01期

6 王进;;新历史主义批评的理论形态及诗学指向[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7 毛崇杰;钱竞;;论新历史主义——西方80年代崛起的一种新马克思主义美学与批评[J];学术月刊;1992年11期

8 张进;“批评工程论”——新历史主义批评理论的当代意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5年01期

9 朱安玉;论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化潮流[J];当代文坛;1993年02期

10 金元浦;西方批评:从读者中心论到文化的转向——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之一[J];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颖;;关于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一点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陆贵山;;文学研究的综合与创新[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鸿雁;;历史的选择——新时期引入西方文艺批评理论的衡估[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5 胡亚敏;;关于文学及其意识形态性质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先科;当代文学历史话语的叙事策略与历史观[N];文艺报;2006年

2 陆扬;理论的迷途[N];文学报;2011年

3 王晓群;理论会朝什么方向发展[N];文艺报;2004年

4 叶舒宪;人类学小说热潮背后潜隐着文化反思与批判精神[N];文艺报;2006年

5 王志耕;从失语走向历史透视[N];中华读书报;2002年

6 记者 韩晓玲、通讯员 蒋明;文学理论必须积极回应现实[N];湖北日报;2006年

7 时胜勋;精神历险与思想前沿对话[N];文艺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江湖;加强理论批评工作 促进文学创作繁荣[N];文艺报;2006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文所 叶隽;文学批评何以成立?[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10 杨义;文艺批评与价值重建[N];光明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荆曼;文学“挪用”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2 李源;解构与重铸的历史[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郭虹;海登·怀特历史诗学简论[D];新疆大学;2007年

4 廖臻;比较文学观照下的文学史编写新方法论[D];吉林大学;2005年

5 程姝;互文理论与新历史主义文本观[D];兰州大学;2008年

6 邵榕榕;新历史主义与新批评:承继与协商[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洁;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文学作品的复译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8 谭奇辉;文学与文化的纠葛[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9 余艳;“走向文化诗学”与“走向文本社会学”之辨[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闫欢;话语权力与文学经典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594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594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bf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