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4 12:24

  本文选题:洛文塔尔 切入点:文学传播理论 出处:《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作为批判的文学传播理论的奠基人,洛文塔尔始终把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应用于文学、文化和社会问题的分析研究,在文学理论、通俗文化理论和批判传播理论等方面都有卓越的贡献。他的文学传播研究不仅揭开了西方文学研究的传播学转向的序幕,而且有效地把批判理论、文学理论和传播理论综合起来,建构了"理论力场"方法论和"理解力场"等独特范畴,这使其文学传播理论形成了鲜明的理论特色和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Abstract]:As the founder of critical literary communication theory, Loventhal has always applied the Frankfurt School's critical theory to the analytical study of literary, cultural and social issues, in literary theory, His studies on literary communication not only opened the prelude to the turn of communication in western literature, but also effectively put the critical theory into practice. Combining literary theory with communication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unique category such as "theoretical force field" methodology and "understanding field", which makes its literary communication theory have distinct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eper spiritual connotation.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项目号09CWW001)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法兰克福学派艺术传播理论研究”(项目号09SJD760004)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甘锋;;“理论力场”与文艺传播研究——洛文塔尔文艺传播研究方法论解析[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2 隋少杰;;艺术:在文化传播中生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华伟;;创作与接受的互动——从接受理论视角分析《聊斋志异》创作过程之独特性[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2 樊庆彦;;论《聊斋志异》的娱乐功能[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4 金彦,张丽;从接受美学看电视受众参与[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5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6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7 周方珠;;论元散曲翻译中的模糊再现[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8 吴怀东;;历史 现实 方法——欧洲浪漫主义思潮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胡友峰;;实践理性:康德美学的超验之维[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蔡丽霞;;对“公民新闻”的研究与探讨[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3 罗侃平;;都市上空飞翔的诗歌天使——浅析罗门的都市诗学思想[A];新世纪中国新诗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张志国;;窗中·风景——叶维廉诗歌的存在之思[A];叶维廉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彭辉;;从多维视角为文学翻译中的“误读”正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潘祥辉;;依赖律·竞争律·适应律——政治传播规律的生态学解读[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7 洪艳;;审美与媒介——影象媒介下的诗意生存[A];中国传媒大学第一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8 于春生;;市民新闻与公民媒介素养[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庞明慧;;《中国妇女报》家庭暴力报道内容分析[A];中国传播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九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王峰;数字化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艺术及其交互设计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6 朱德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9 朱健平;翻译的跨文化解释[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志明;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杨婧;从西方绘画中的“丰满”女性形象看艺术夸张[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方旭;论汪立三钢琴作品《他山集》的意蕴“层次观”[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耀庭;中学写作教学中学生读者意识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周丽雯;说海透珠——论吴兴华的作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凌继尧;艺术学:诞生与形成[J];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雄;;论洛文塔尔批判的文学传播理论与文学研究[J];求索;2010年08期

2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与新文学研究范式[J];求索;2009年08期

3 甘锋;;“理论力场”与文艺传播研究——洛文塔尔文艺传播研究方法论解析[J];东岳论丛;2009年08期

4 甘锋;;批判理论与文学社会学方法的融会贯通——洛文塔尔通俗文化研究方法解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甘锋;;文艺研究新范式——洛文塔尔传播论文艺观解读[J];贵州社会科学;2009年11期

6 周宪;在批判理论的道路上——关于德国著名学者彼得·比格尔[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7 洛文塔尔;甘锋;;通俗文化透视[J];艺术学界;2010年02期

8 甘锋;;洛文塔尔文艺传播理论与文艺研究范式革新[J];艺术学界;2009年01期

9 R.赫劳-肯托尔 ,韩震;理论的未来[J];国外社会科学;1992年07期

10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马克思批判理论之比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对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2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3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4 刘军;关注文学理论的自觉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6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7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8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9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10 闵云童;探寻当代文学理论的深层内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甘锋;洛文塔尔文学传播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殷晓元;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4 曹书乐;论英国传播研究——一种马克思主义学术传统的考察[D];清华大学;2009年

5 李萌;美国发展传播研究的历史考察:发展传播现代化范式的生成、危机与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6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7 胡春阳;传播的话语分析理论[D];复旦大学;2005年

8 张n,

本文编号:16111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111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1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