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李健吾莎士比亚戏剧改译本的民族化特质——从文学翻译的互文性看改译者的创造

发布时间:2018-03-17 19:16

  本文选题:莎士比亚 切入点:李健吾 出处:《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中国话剧起始于英语戏剧的改译和演出。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话剧传统之前,通过改译西方的剧本,使之适应中国舞台的需要成为中国现代剧坛一种常见现象。改译,是将原作的人物、地点、情节部分或者全部中国化:人物用中国姓名、故事发生在中国、内容也换成读者(观众)熟悉的样式。因此改译本必须实现戏剧空间和时间的置换,把发生在西方的外国人的故事变成了发生在中国本土的中国人的故事。本文分析的是李健吾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改译的两部莎士比亚名作,通过这种分析试图展示,英语戏剧的改译过程是理解西方戏剧传统和文化传统的过程,同时也是话剧在中国的本土化和民族化的探索过程。
[Abstract]:Chinese drama begins with the translation and performance of English drama. Before China has formed its own tradition of drama, it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in modern Chinese theatrical circles to adapt Western plays to the needs of the Chinese stage. It is to make the original character, place, plot part or all Chinese: the character uses the Chinese name, the story takes place in China, and the content is changed into a familiar style for the reader. Therefore, the revised translation must change the space and time of the play. The story of foreigners in the West has become the 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 in China. This article analyzes two famous Shakespeare works that Li Jianwu revised in 1940s, and tries to show them through this analysis. The process of English drama translation is not only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western drama tradition and cultural tradition, but also the exploration of local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modern drama in China.
【作者单位】: 新疆大学;
【分类号】:I046;I206.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建新;;李健吾戏剧创作中的跨文化改编——以《王德明》、《金小玉》为例[J];剧作家;2007年04期

2 赵明;;语际翻译的互文性研究[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希今;;幕表剧《仇大娘》及其有关史料[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2 过娜平;;李健吾丁西林喜剧之比较[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3 汪琳;;余光中戏剧翻译的归化策略[J];巢湖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4 马文;;戏剧会话中的照应修正研究[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5 张宜昂;人性的剖析 中和的诗美——试论《这不过是春天》[J];贵州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6 刘晶;;李健吾执着的人性精神实践——评析李健吾剧本和剧评[J];电影评介;2011年22期

7 龚元;;吴祖光话剧研究综述[J];高校社科动态;2012年02期

8 赵迎春;;互文性理论与翻译的关联[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9 吴涛;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吕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10 陈丞;;互文性理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研究[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郑绩;征服与合谋[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4 任一鸣;蒋彝作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尹晓丽;儒家文化传统与中国电影民族品性的构成[D];复旦大学;2007年

6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杨挺;奥尼尔表现主义戏剧观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8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9 谢晓霞;新时期以来电影中的底层形象与现实主义问题[D];厦门大学;2007年

10 廖久明;一群被惊醒的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杨;互文性与俄汉文学翻译[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屈媛媛;契诃夫与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3 陶文海;从功能论角度研究以演出为目的的戏剧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5年

4 张巧玲;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困惑与矛盾[D];山东大学;2005年

5 孙淑芹;论中国现代喜剧主题意蕴的发展嬗变[D];延边大学;2006年

6 朱赛妮;从语篇可接受性视角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的英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年

7 张驰;论林兆华的导演艺术特色及其成因[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赵迎春;互文性与英语报刊消息的汉译[D];中南大学;2007年

9 黄珂维;道具在尤奈斯库戏剧中的运用及其喻意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10 江丽;论李健吾的戏剧创作[D];苏州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云虹;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多元功能[J];中国翻译;2002年03期

2 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年01期

3 蒋骁华;互文性与文学翻译[J];中国翻译;199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德才;论李健吾的喜剧创作[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2 董希文;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论李健吾的文学批评观[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韩石山;;你能够活着已是不易[J];文学自由谈;2007年01期

4 赵建新;;李健吾戏剧创作中的跨文化改编——以《王德明》、《金小玉》为例[J];剧作家;2007年04期

5 张大明;死角淘金——读李健吾的小说[J];求索;1988年06期

6 孙晶;;李健吾与《咀华集》《咀华二集》[J];小说评论;2006年02期

7 张健;试论李健吾喜剧的人学基础及其在创作中的体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田慧霞;创新思维的体现——李健吾无标准的批评标准[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9 夏盛;;莎士比亚的人物塑造[J];中文自学指导;1994年10期

10 韩石山;;李健吾与巴金[J];黄河;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祚庥;;建议将中国反邪教协会改译为Chinese Anti—Evil—CultAssociation(CAEC)[A];邪教的本质、危害及治理对策——中国反邪教协会第二次报告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2 张明龙;;《资本论》与莎士比亚戏剧[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第25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忠祥;;建构崇高的道德伦理乌托邦——莎士比亚戏剧的审美意义[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吴慧坚;;翻译的价值:原作生命旅程的新开展——从本雅明的翻译观看莎士比亚作品汉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刘明厚;;走出中国戏剧文本的困境[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刘明厚;;走出中国戏剧文本的困境[A];新时期戏剧创作研究文集[C];2009年

8 梁英;;一次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反思[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9 王美珍;;用声音塑造永恒——《永远与莎士比亚在一起》录制体会[A];2001年度广播电视技术论文集[C];2001年

10 范红升;;英汉词典中习语语源的注释问题[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学勇;李健吾一封谈自己剧作的信[N];中华读书报;2011年

2 施晓慧;永恒的戏剧之魂[N];人民日报;2006年

3 张放;莎士比亚真实身份探秘[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辜正坤邋鞠方安;《阿登版莎士比亚》与莎士比亚版本略论[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黄振伟;商业圈阉割莎士比亚[N];财经时报;2005年

6 韩石山;从技术层面上看李健吾[N];文艺报;2006年

7 顾钧;胡适与莎士比亚戏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8 赵明宇;解读莎士比亚有新密码[N];中华新闻报;2007年

9 李伟民;中国戏曲与莎士比亚戏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10 周红;也谈胡适与莎士比亚戏剧[N];中华读书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洪伟;李健吾剧作论[D];复旦大学;2004年

2 刘欣;论中国现代改译剧[D];上海戏剧学院;2009年

3 庄新红;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季臻;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诗化批评[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侯靖靖;婆娑—世界,,半掩两扇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6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7 黄晖;论中国现代小说批评的实践性品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季剑青;大学视野中的新文学[D];北京大学;2007年

9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10 刘云雁;朱生豪莎剧翻译—影响与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s

本文编号:1626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26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d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