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历史学视域下对艺术作品进行文化阐释的三要素——以“维也纳1900”时期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0 11:22

  本文选题:历史学 切入点:艺术作品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维也纳1900"时期是艺术史中的重要阶段,以时间、空间、人物三个视角探讨这一时期内艺术作品的形成与创作,揭示受到当时时空环境等因素影响下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及创作观念,将能更加明确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独特人文背景和艺术风格,并深入地挖掘附着于艺术作品背后的隐性存在。
[Abstract]:The period of Vienna 1900 is an important stage in the history of art. The formation and creation of works of art in this period a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ime, space and character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patio-temporal environment and other factors at that time, the artist's creative ideas and ideas will be more clear about the unique humanistic background and artistic style contained in the works of art, and the hidden existence attached to the works of art will be deeply explored.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基金资助项目(JUSRP1073) 无锡市科协重点软科学研究课题(KX14-A-17)
【分类号】:J11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伍维曦;;历史学、艺术学与音乐史学——音乐史研究中的历史学视阈及其与“艺术史学”的关系[J];中国音乐;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敏;;中世纪欧洲大学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曾璇;;《毕德曼与纵火犯》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1期

3 张云飞;;历史学含义的五个维度[J];北方论丛;2010年05期

4 贺国庆;何振海;;德国统一后大学改革评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4期

5 沈素红;邢来顺;;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绿党对德国政治的影响析论[J];长江论坛;2006年04期

6 赵立坤;秦美美;;论席勒的审美启蒙思想[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陈洁;杨捷;;文化冷战与战后德意志音乐艺术的发展[J];大家;2010年20期

8 武向平;;日德两国不同战争史观的文化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5期

9 王红梅;;理性主义在语言学史中的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2006年06期

10 叶隽;;宗白华的留德经历及其对德国社会的体验[J];德国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泱育;;新闻事件“原因分析”的历史检视[A];中国传媒大学第四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卓立;历史相对主义的脉络[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吾斯曼江·亚库甫;16至19世纪维吾尔族史学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焱;历史的痕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陈宁;德意志造型美学中的古典意识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7 李凤艳;苏联对德国的改造政策研究(1945-1949)[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雄伟;历史的客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亓光;政治诠释学视域中的公正[D];吉林大学;2012年

10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徐帅;德国对外发展援助的历史与现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寿雯超;从传统到现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斐;挣脱温柔的镣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谢雨;从译介学角度试析《正义的谋杀者》—分析阿尔伯特·埃伦施泰因对《水浒传》的编译[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6 王晓岭;桀骜难驯的权力—德国立宪艰难之因[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薛腾;成长的烦恼:德国教育小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从花;试论费希特的民族主义思想[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春亮;春宫画厌胜的社会心态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冀鹏;德国启蒙运动与民族思想之萌芽[D];湘潭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周凯模;中国人如何研究西方人的音乐历史——研究者的再定位及其方法拓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杨燕迪;为音乐学辩护──再论音乐学的人文学科性质[J];中国音乐学;1995年04期

3 祁宜婷;为音乐史正名──作为历史学分支的西方音乐史学[J];中国音乐学;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业国;艺术作品哲学解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艺术作品选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艺术作品选登[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俄罗斯艺术作品欣赏[J];艺术广角;2003年02期

5 ;20世纪西方艺术作品[J];美术研究;2004年01期

6 钟绍林;钟绍林染织艺术作品[J];装饰;2004年11期

7 ;20世纪拉美艺术作品[J];美术观察;2004年07期

8 张秋尧;张秋尧艺术作品[J];西部大开发;2004年06期

9 ;艺术作品选[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10 刘青云;刘清云艺术作品[J];景德镇陶瓷;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艺术作品[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2 毛娟;;体育教改动向:由技能传习到文化传承——对体育艺术作品内容的新认知[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3)[C];2011年

3 梁章贤;;桥梁外貌与环境[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城市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1987年

4 刘路喜;;有感而发[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陈雪;刘泰然;;反现代性与复魅之诗——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中的神话修辞[A];湖南省美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2010年年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武沛;;徘徊于两性之间的美——解读艺术作品中“中性”身体的符号[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丽萍;专家探讨艺术作品如何塑造国家形象[N];光明日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董城;学生艺术作品缘何被抢购[N];光明日报;2014年

3 编译 王悠然;男女两性评价艺术作品侧重点不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刘修兵;该怎样用艺术作品塑国家形象[N];中国文化报;2007年

5 傅其林;不为人知的杰作[N];文艺报;2009年

6 徐刚;雕塑不能放错了地方[N];中国艺术报;2013年

7 杨琪;怎样欣赏艺术作品[N];学习时报;2007年

8 郑丽虹;改革创新精神在艺术作品里生辉[N];深圳特区报;2008年

9 郭之纯;健康的文化生态强调包容性[N];工人日报;2010年

10 欧阳逸冰;儿童艺术作品:期待精美[N];光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华森;山寨式沉浸体验与艺术作品的互涉[D];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

2 孙月;音乐意义存在方式并及真理自行置入艺术作品的形而上学研宄[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3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颖;艺术的先用后看[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曲晓蕊;艺术作品的双重存在:比厄斯利论艺术的审美性和客观性[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韩雪;艺术材料—超越于时空的前奏与淹没于时空的休止[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彭昆鹏;“趣味性”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年

5 李迪;浅析艺术作品中的“故事性”[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6 陈超华;多媒体数字艺术作品的运动形态设计[D];北京印刷学院;2008年

7 王彪;当代中国新人类艺术作品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侯宁;地铁站内公共艺术及作品位置与形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朱静;北京海淀区高校校园公共艺术考察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2年

10 李瑞春;杜夫海纳:表演是艺术作品成为审美对象的必经之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638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38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ff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