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

发布时间:2018-03-30 12:24

  本文选题:艺术创造 切入点:艺术家 出处:《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6期


【摘要】:艺术家和常人最重要的美学区别在于,艺术家必然是一个"诗性主体"。艺术家"诗性主体"的建构,首先取决于他的心理结构:恋美情结、超越之爱、人类良知。其次,取决于他的发达想象力和奇异的灵感、生命的诗意与智慧以及独特的人生经验和情感路程。最后是他对于艺术形式的天才感觉和传达技艺。这些要素逻辑地形成艺术创造的审美结构,决定着艺术文本的美学价值和精神意义。
[Abstract]:The most important aesthetic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rtist and ordinary people is that the artist must be a "poetic subjec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rtist's "poetic subject" depends first on his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aesthetic complex, transcendental love, human conscience. Depending on his advanced imagination and strange inspiration, The poetic and wisdom of life, as well as his unique life experience and emotional journey. Finally, his feeling of genius for art forms and his skills of communication. These elements logically form the aesthetic structure of artistic creation, It determines the aesthetic value and spiritual significance of the artistic text.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文学院;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当代神话与文艺生产”(09CGZW004YB)
【分类号】:J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颜翔林;论想象与智慧──兼论美学的逻辑选择[J];学术月刊;200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坤;文艺学学科基点的深化和创新[J];学术研究;2001年01期

2 洪永稳;简析康德美学中审美与人的自由[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徐庆年,王达敏;钱钟书与休谟哲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陈祥明;论科学美及其美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4期

5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6 李淑言;结构主义对美国文学研究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2期

7 李剑;论比较教育的目的性与审美性[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8 王一川;通向中国现代性诗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李军学;论喜剧艺术的本质[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陈吉猛;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审美主义倾向论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刘珏;;郭沫若早期剧作与爱尔兰近代剧之比较研究[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徐放鸣;;比较诗学视野中的文学风格论研究[A];探寻美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2001—2006)纪念文集[C];2006年

3 李av本;;以屈原为例:西方浪漫主义阐释的有效性问题[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4 王珂;;论英诗诗体对闻一多的影响[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2 田春;审美知觉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3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4 李凯;儒家元典与中国诗学[D];四川大学;2002年

5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6 向宝云;曹禺悲剧美学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7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8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9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郎晓玲;十八、十九世纪中英鬼小说主题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双;《西方正典》—以莎士比亚为中心的经典文学体系[D];吉林大学;2007年

2 李淑辉;对“不似之似”的追问[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丽巍;“主体性”视野下的康德、克罗齐美学思想[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冯巩;相声艺术创新的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孙宁;“文气”的生命内涵与美学意蕴[D];西北大学;2002年

6 王美钦;写实油画技法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7 祝春华;主体的泯灭与个性的崩溃——关于“非个性化”理论的知识谱系的解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8 吕燕;文学虚构理论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9 罗梅;九十年代中国诗歌的探索[D];四川大学;2002年

10 余学玉;由理性向非理性过渡的桥梁[D];安徽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一川;艺术创造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J];江汉论坛;1983年04期

2 翟振明;;论艺术的价值结构[J];哲学研究;2006年01期

3 吕澎;;当代艺术的境遇与变迁[J];大艺术;2011年02期

4 ;城市速递[J];艺术与投资;2011年10期

5 梁维科;;退化与提升——尼采眼中的艺术家和艺术大众[J];学理论;2011年30期

6 ;艺闻[J];东方艺术;2011年17期

7 杨涓;;轨迹:中国艺术家的留学之路[J];东方艺术;2011年17期

8 ;关于实验的实验 A4当代艺术中心,2011青年艺术家实验季[J];西南航空;2011年10期

9 ;苏联“庸俗社会学”资料选译[J];文艺理论研究;1982年04期

10 毛焰;艺术的话题[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蔡毅;;论艺术观察的生成和演化[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越;宋庄艺术大跃进[N];财经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程绮瑾;798遭遇更年期[N];南方周末;2007年

3 鸣凤;省众艺术家乡村挥毫泼墨[N];山西日报;2006年

4 周舒邋苏娅;798工厂50年:艺术与商业之间[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5 刘冬;艺术排行榜只与价格有关[N];财经时报;2008年

6 林山;当艺术家开始画“股票”[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辉;义拍赈灾献爱心[N];市场报;2008年

8 朱中原;边缘与主流[N];美术报;2008年

9 刘喻涛 本报记者  李红兴;以艺术的名义聚集[N];财经时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涂辛;做学术还是做商业,这是个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隋少杰;文化传播与艺术的机制性生成[D];四川大学;2007年

2 李必桂;艺术作为存在的根本发生[D];武汉大学;2004年

3 金敬姬;艺术—无意识的象征产物[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4 张激;国家艺术支持[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5 郭峰;当代中国艺术市场及其互联网经营模式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6 齐鹏;女性主义如何干预艺术史[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7 翟晶;边缘世界[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郭景华;观看之道:作为精神史的艺术史[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梅汉成;觉醒与繁荣[D];东南大学;2006年

10 李笑男;作为观念的影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箐檐;心灵“补偿”[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石莉;清末民初上海的艺术家与民间赞助[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3 卢征远;当代艺术坐标系统与自我剖析[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4 梁志欣;单纯的力量[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5 陈琦;生生不息即为美[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6 张金凤;“自我的迷宫”[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7 赵桢;80后艺术家的发展状态[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8 袁悦;试析艺术家的自画像[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陈冬梅;论艺术创作与变态心理[D];新疆大学;2005年

10 廖杏;杜尚的接受美学思想[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85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85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0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