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文学理论研究扫描
本文选题:文学理论研究 切入点:新时期文学理论 出处:《文艺争鸣》2010年13期
【摘要】:正一、从宏观到个案:对新时期30年文学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反思2009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新中国成立60年,对新时期文学理论成就的总结和问题的反思是2009年文学理论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其中对成就的总结主要是对新时期文学理论各个发展阶段所体现出来的共同特征的概括。
[Abstract]:First, from the macro to the individual: a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n the 30 years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new period. 2009 was 30 year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60 years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n the achievements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new period is a hot topic in the study of literary theory in 2009, in which the summary of achievements is mainly a summary of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embodied in each s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theory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铭;;“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学术研讨会在北大召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董学文;;文学理论研究的科学性问题(五篇)[J];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李龙;;评董学文《文学理论学导论》[J];文学评论;2006年01期
4 欧阳友权;;“新时期文学理论的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长沙召开[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1期
5 彭国栋;孙海芳;李瑞林;;呼唤理论研究的个性和独立——对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再认识[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6 李春青;谈文学理论在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位置[J];文艺争鸣;2005年04期
7 李媛媛;整合资源、加强互动、开拓空间——“文学理论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综述[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8 钱中文;;文学理论三十年——从新时期到新世纪[J];文艺争鸣;2007年03期
9 冯黎明;;明天谁来招安文学理论?[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陶徽英;;关于我国文学理论重构的理性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生亮;杨承印;;基于建构主义的《苯的分子结构》教学设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二)[C];2004年
2 覃祖军;;从数学教学实例谈建构主义[A];第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7年
3 洪凤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英语协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郑萍;;基于建构主义的文献检索课网络教学[A];福建省社会科学信息工作年会网络时代文献信息的传统与现代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C];2003年
5 鲁氢;;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史建福;;“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模式[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7 胡晓光;王建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A];全国高等学校电子技术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治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包装材料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A];第五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循环经济与绿色包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9 李永健;李萍;;“博客”建构与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7):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C];2007年
10 开有珍;;建构“三维目标”下的《物质结构》教学[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文学所 杜书瀛;祝“文学理论研究中心”成立[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2 李龙;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方法与精神[N];中国文化报;2008年
3 程勇;自主与多元[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8年
4 董学文 金风;注重文学理论研究的原创意识[N];人民日报;2001年
5 斯义宁;世纪之交的文学理论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6 董学文 盖生;文学理论研究的文化战略[N];文艺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赵晋华;学者声音:文学研究与出版缺什么[N];中华读书报;2001年
8 刘再华;一部船山文学研究的力作[N];文艺报;2006年
9 何铿;唐文学研究集大成之作[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王逢振;文化视野中的文学研究[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东;多维视野中的主体间性理论形态考辨[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李旭;中国新时期文学理论言说者的身份认同[D];山东大学;2008年
3 任友群;现代教育技术的建构主义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芮宏明;钱穆文学研究述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世年;《韩非子 》的成书及其文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高尚涛;权力与规范[D];外交学院;2006年
9 徐敦广;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志强;论主体间性课程[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2 唐新发;论文学的主体间性和意义生成[D];厦门大学;2002年
3 吴蕾;基于建构主义的英语口语教学[D];东华大学;2005年
4 赵天红;借鉴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完善中学政治课教学[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5 付明明;明初侍御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6 苏静;走向主体间性的道德教育[D];河南大学;2004年
7 邹黎华;“建构主义”观下的数学教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薛国凤;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9 邓燕;建构主义对数学创新教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东海;主体性·主体间性·交往实践[D];湘潭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877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87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