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审美规定
本文选题:文艺意识形态 切入点:审美 出处:《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摘要】:在唯物史观的宏观构架下,文艺意识形态实践的一般性主要表现为对于现实生活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关系过程。作为一种具有审美规定的意识形态形式,文艺具有一种特殊的实践性质,即审美实践性质。这种实践的审美内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个体化的实践对象;形象化的实践方式;情感化的实践效果。这三者共同建构了文艺意识形态的审美实践的结构过程。
[Abstract]:Under the macroscopical framework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general practic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ideology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process of reactionar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l life and economic base. Literature and art has a special practical nature, that is, aesthetic practice.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is kind of practic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individualized practice object, visualized practice mode, visual practice mode and so on. The three have constructed the structural process of aesthetic practi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ideology.
【作者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与社会文化研究基地;
【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07YBB221)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倪梁康;“我思故我在”及其现象学的解析与重构[J];开放时代;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凤生;;中西绘画的不同风格对科学传播的影响——“李约瑟难题”的一种另类解答[A];2006年上海市科学技术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蒲国良;;关于十月革命研究中两个基本问题的思考[A];纪念十月革命九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增惠;石鹏;;马克思论人和自然的关系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建刚;;浅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汪琼枝;;传统义利观与马克思主义正义观价值基点的不同旨趣[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邢荣;;现代性矛盾的现实根源——马克思的资本视角[A];北京高校政经、社建教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耀桐;;关于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探讨[A];和谐社会:公共性与公共治理——2004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刘大椿;;现代化进程中的人文关怀[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9 黄旦;丁未;;传播学科“知识地图”的绘制和建构——198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译著的回顾[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魏永征;;在“一国两制”下对表达自由与公共权力的界定——一位中国大陆学者看《基本法》23条立法[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鸣雄;宏观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2 张正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3 李新曦;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人的素质塑造[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4 董耀鹏;社会主义国有经济控制力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5 崔禄春;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的科技政策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6 侯典明;江泽民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7 张占斌;博彩业与政府选择[D];中共中央党校;2000年
8 王广彬;中国社会保障法制史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9 毛曦;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张拴平;张申府哲学思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屈宏;近代中国城市女子服饰变迁述论[D];吉林大学;2004年
2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3 张立慧;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历史经验[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王惠君;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高常营;渴望家园的回归——世纪之交人文精神重建问题的反思[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6 赵澜波;现代化进程中的生活方式与人的全面发展[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7 孙文营;论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趋势、困境与出路[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8 张春玲;对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关系的历史剖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9 李照修;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10 朱洪强;邓小平对外开发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立国;;魏晋风度影响下中国艺术的审美走向[J];华章;2011年20期
2 谭];朱雷;许卫朕;;矿物材料审美性的拓展及新应用[J];大众文艺;2011年14期
3 冬婴;;历史、审美与超越:文学经典的三大品格[J];红岩;2011年S2期
4 王春华;;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与技术审美的素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和当代价值——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6 宋芳斌;刘晓丹;;有关公共艺术的思考[J];美与时代(上);2011年06期
7 祝志春;;再论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与杨向荣老师商榷[J];大舞台;2011年07期
8 黄蕴兰;;论审美教育与普通艺术教育[J];高教论坛;2011年07期
9 董学文;;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杨金桃;;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再认识[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董学文 金永兵;文学与审美关系新辩[N];文艺报;2010年
2 崔立秋 ;文学与时尚化[N];河北日报;2003年
3 ;网络文学:技术乎?艺术乎?[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小宁;新世纪文学研究关注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2年
5 京盛;文艺批评的误区[N];西藏日报;2004年
6 王瑞光;博采广纳 锐意创新[N];文艺报;2009年
7 杨向荣;文艺学知识建构的反思[N];文艺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瑶;论艺术之本在于“审美形式”[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艳;从文学惯例探究文学性[D];西北大学;2008年
3 范莉;文学性:扩张与泛化中的坚守[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何远强;文学翻译本质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刘真福;论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6 杨正华;中国文艺美学学科的生成背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张明洁;意识形态诗性化过程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8 薛芳;理工科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李红丽;文学:在“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汪根荣;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87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87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