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学与道德之间——耿占春的诗学与批评理论
本文选题:神学发生学 切入点:语言 出处:《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摘要】: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耿占春理论贡献的主要表现,一方面从神学发生学的角度探究文学、语言与神话的关系,建构文学新的发生学原理;另一方面把隐喻和象征还原为人类通神的存在方式,为文学找到存在论依据,同时,把隐喻和象征看做后通神时代人类自我拯救的基本路径。隐含在这些理论问题探索背后的奠基性背景则是文学与生俱来的现世关怀。
[Abstract]:As an outstanding literary critic of contemporary China, Geng Zhanchun's main contribution to theory is on the one h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iterature, language and mytholog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ological genesis, and to construct a new generative principle of literature; On the other hand, it restores metaphor and symbolism to the way in which human beings communicate with God, so as to find the basis of existentialism for literature, and at the same time, Metaphor and symbolism are regarded as the basic path of human self-salvation in the post-Throne era, and the underlying background behi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se theoretical problems is the worldly care inherent in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性语境中的叙事伦理研究”(08CZW003)
【分类号】:I0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翔;对诗意存在的探求——评耿占春的《隐喻》[J];诗探索;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雨;《诗经》:中国写作原论[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2 董革非;论隐喻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李丛禾;论隐喻的关联性[J];福建外语;2000年03期
4 戴俊霞;隐喻与人类中心论[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2期
5 江忆文;隐喻与相似性及语义环绕[J];外国语言文学;2004年03期
6 李铁秀;在语言与文学之间——对大学文学教育的“语言论转向”反思[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11期
7 张祥云;人文教育:复兴“隐喻”价值和功能[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8 田美丽;中国现代戏剧中的“出走”原型主题[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杨小红;从认知角度看隐喻及隐喻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10 吴瑞霞;先秦儒道思维透视[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胡佳;;普通法汉词典新增文化义项的参考原则与模式[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2 金鹏;符号化政治——并以文革时期符号象征秩序为例[D];复旦大学;2003年
3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4 侯国金;语用标记等效原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5 丁海东;儿童精神:一种人文的表达[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范爱贤;汉语言隐喻特质[D];山东大学;2005年
7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磊;汉英视觉动词语法化的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王志军;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及形态类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方珍平;表达的认知量度观[D];复旦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阳红霞;论隐喻及其翻译[D];广西大学;2001年
2 程杰;论隐喻范畴化[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何向花;时间在英汉词汇中的隐喻表征[D];浙江大学;2002年
4 罗丹;非修辞类隐喻[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5 罗怿;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谈隐喻翻译[D];四川大学;2002年
6 李超慧;隐喻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及语用理解[D];西北大学;2003年
7 安军;隐喻的语境分析与科学解释[D];山西大学;2003年
8 董冉功;科学思维中的隐喻研究[D];东华大学;2004年
9 高磊;从认知角度谈隐喻及其意义[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10 耿艳梅;广告翻译探讨——从认知角度谈隐喻翻译[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平;情节之外的语言——谈一首诗的修改[J];阅读与写作;1994年10期
2 白艳霞;结构与解构[J];文学评论;1996年06期
3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生安锋;;民族主义与想象[J];文艺研究;2007年02期
4 周思芳;;语言文化批评[J];才智;2008年23期
5 刘克宽;着意于调动接受主体的能动性——新时期小说语言变革特征之一[J];中国文学研究;1992年02期
6 唐骅;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性[J];外交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7 金元浦;意义:文学实现的方式[J];文学评论;1995年04期
8 林本椿;论趋同与翻译[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9 平洪;语言结构和文化结构[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04期
10 张鹄;;略谈文学中的“模糊”语言[J];语文月刊;2000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杰;;符号学王国的构建:语言的超越与超越的语言——巴赫金与洛特曼的符号学理论研究[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2 李广德;;网络写作论[A];全国计算机网络应用年会论文集(2001)[C];2001年
3 夏日光;;论视觉诗艺术符号的个人象征[A];全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第五届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4 刘云华;;色彩语言的选择方法及其应用[A];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张子中;;关于艺术本源的美学思考[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6 孙延;;色彩视觉化语言的构成与色彩信息传播[A];首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田禾访谈录[A];“湖北作家与外国文学”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伟;;关于艺术理论的理论反思[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9 葛本仪;;谈文学与语言运用[A];语海新探(第五辑)——信息网络时代中日韩语文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胡亚敏;;关于文学及其意识形态性质的思考[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鲍昌宝;21世纪的新诗:走出语言的迷宫[N];文艺报;2004年
2 李瑞铭根据录音整理;文学的方式[N];文学报;2002年
3 ;比较文学的(语言)危机[N];中华读书报;2003年
4 ;文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及语言[N];文汇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石一宁;文学语言还有标准吗?[N];文艺报;2003年
6 张同吾;诗的守望与期盼[N];检察日报;2003年
7 封秋昌;文学与人类同在[N];文艺报;2004年
8 刘毓庆;现行“文学”定义的指向[N];河北日报;2001年
9 封秋昌;文学与人类同在[N];河北日报;2004年
10 钱志富;诗的音乐意境[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陈喜荣;加拿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中的性别[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赵晓芳;存在、艺术与诗[D];复旦大学;2004年
3 李磊荣;论民族文化的可译性[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4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欧美;文学世界的诗性品格[D];曲阜师范大学;2000年
2 谢旭慧;喜剧小品语言幽默艺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宋学清;艰难跋涉的“文学性”[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良清;寓言·语言·意识形态[D];广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李莉;从文学翻译历史使命的角度看翻译策略的选择[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大为;存在与语言[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郑国庆;作家与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芳;诗学与文学翻译的读者接受[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9 刘汝佳;诗歌与音乐韵律的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刘长标;生命意义在读写之间流动[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13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691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