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文艺美学研究的当代意义
本文选题:《周易》 切入点:文艺美学研究 出处:《当代文坛》2010年06期
【摘要】:伴随着现代化步伐而产生的中国文艺美学,在其创立并逐步完善的百年历程中,始终未中断对《周易》所蕴含的文艺美学思想的发掘与研究,且这种探寻与研究有着积极的时代意义;在全球化背景下,《周易》所蕴含的文艺美学思想,将成为当代中西方文艺美学平等对话的又一联接点。
[Abstract]:The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aesthetics, which came into being with the pace of modernization, in its century-long course of creation and gradual improvement, has not interrupted the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 of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contained in the Book of changes.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aesthetics contained in the Book of changes will become another link point for the equal dialogue between contemporary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r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2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王海洋;;薛宝钗文化人格及其哲理评价[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凤文学;画见大象,不为斩刻之形──郭熙关于山水画创作的一个美学命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5 丁玲;韩拙《山水纯全集》中“气”的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6 朱志荣;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7 王念东;气韵与文气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8 高飞;空白与意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王德军;《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及其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周中明;姚鼐追求自我的思想嬗变过程及其时代特色[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丹;俞书伟;;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2 黄培清;;从《红楼梦》诗歌的翻译看译诗三难[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金松姬;;张衡赋与庄子的自适思想[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4 李应龙;;文化美学视野与中西方古典美学批判[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5 吴浪平;;原创:关于中国文论建设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6 贾京生;;解析中西方色彩的文化观[A];当代亚洲色彩应用:第四届亚洲色彩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陈根;;产品本土化设计在企业品牌建设中的应用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8 宋丹;俞书伟;王俊涛;;设计无格,借景有因——浅谈产品中的透明性设计[A];Proceedings of the 200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Design(Volume 1/2)[C];2007年
9 王国绶;;闻一多“绘画美”内涵的再探究[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10 张成忠;夏燕;况成泉;;产品意境的营造与表达[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郭锦玲;意蕴不同的经典[D];暨南大学;2001年
3 伍世昭;比较诗学视野中的郭沫若早期心灵诗学[D];暨南大学;2002年
4 叶帮义;北宋文人词的雅化历程[D];苏州大学;2002年
5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6 张荣翼;冲突与重建[D];四川大学;2002年
7 徐新建;民歌与国学[D];四川大学;2002年
8 彭文钊;俄语语言世界图景的文化释义性研究:理论与方法[D];黑龙江大学;2002年
9 李家成;关怀生命[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10 向明礼;多酸药物电子结构及其与抗肿瘤活性间的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3 刘洁;神理与诗情——论船山诗学的超越本质[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4 童伟;论文学价值[D];扬州大学;2001年
5 邱嵘;我国近代美育思想及其启示[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郑勤砚;师徒传承美术教育模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范庆伟;民间意识与臧克家的前期诗作[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吕强;生命的困境和超越的自由——试论庄子的“逍遥游”[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庆卫;论“气韵”的艺术理念[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建功;;论《周易》语言的多重模糊性及其成因[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河野贵美子;;《周易》在古代日本的继承与展开[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0年01期
3 郭振香;;论胡炳文对朱熹《周易本义》的推明与发挥[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肖从礼;;《周易》卦名用商《易》略考[J];丝绸之路;2010年06期
5 杨敏;勾文明;;《周易》德育思想探析[J];文教资料;2010年05期
6 孙喜艳;;论《周易》对宗白华艺术观的影响[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季丹;;浅谈《周易》核心思想在当代文学教育中的意义[J];鸡西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8 张崇琛;;《周易》的文化精神及其当代价值[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刘邯生;;浅析《周易》所蕴涵的人文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李笑野;;《周易》田猎习武的军训观[J];周易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琳仪;;楚竹书《周易》校记[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郭璐;唐乾利;尚新志;曾娟妮;;管窥《周易》、《内经》治未病,浅谈中医养生观[A];第三届泛中医论坛·思考中医2007——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朱汉林;;关于《周易》产生之时空背景的思考[A];首届国学国医岳麓论坛暨第九届全国易学与科学学会研讨会、第十届全国中医药文化学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V磹#,
本文编号:1725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25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