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类型中的民俗审美——兼论“诗中有俗”与“俗中有歌”的审美特征
本文选题:中国文艺 + 民俗审美 ; 参考:《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摘要】:试图探讨是"诗中有俗,俗中有歌"的文化现象以及这种"既是诗歌,也是民歌,更是民俗"美学特征和各自间的艺术演化的相互关系与关联。世俗"风化"与"民俗之诗"间的互动、互促、互相影响的审美与伦理教化关系被阐释得较全面而辩证,是我们认识诗、歌与风、民、俗等概念及其关系的一个重要思想。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probe into the cultural phenomenon of "there is vulgarity in poetry and song in vulgar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art between them as well as th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songs as well as folk songs.The interaction, mutual promo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secular "weathering" and "folk poetry" have been explained comprehensively and dialectically, which is an important thought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s of poetry, song and wind, people, vulgar and so on.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
【分类号】:J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天星,葛操;民俗审美心理意识与文化精神[J];民俗研究;1995年04期
2 唐孝中;《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二部出版[J];文史杂志;1994年01期
3 魏天祥;行进中的90年代文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99年01期
4 ;2000年:中国文艺舞台精彩纷呈[J];中外文化交流;2000年01期
5 ;中国文艺[J];中国电视;2007年04期
6 青野繁治;;中国文艺研究会[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3年04期
7 彭希曦;北京的“爹妈们”[J];南风窗;2003年20期
8 王德胜;疏离与承诺──对当今中国文艺的一种文化批评尝试[J];天津社会科学;1994年03期
9 魏家川;从政治化的帮闲到商俗性的消闲──中国文艺的两大困境[J];文艺评论;1996年05期
10 于国基;;园林建筑中的民俗审美[J];民俗研究;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冯小卫;;推动新时期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指针[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晓英;;二十世纪西方女性文学的审美特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苗贵松;;高校文化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老龄社会——以中国文艺为视角的孝道问题研究[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龙彼德;;邓小平文艺思想与中国文艺的发展[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宫强;;略论徽州建筑的审美特征[A];2005年度山东建筑学会优秀论文集[C];2005年
6 王少青;;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形成的时间及标志——兼与宋贵仑同志商榷[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一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6年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杨明朗;邱珂;;从有我的设计谈产品的审美创造[A];2005年工业设计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建年;张朝树;;“做人”与“作文”相长[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胡守文;;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出版的国际化选择[A];第十一届国际出版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郭芳;;从朴野到文明——论《诗经》之女性审美特征[A];第四届诗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人;新中国文艺出版60年:在起伏与波折中前行[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2 蒋守谦;中国文艺的现代化主线[N];中华读书报;2003年
3 何西来;三十年中国文艺批评之一瞥[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孔海珠;中国文艺家协会成立时的夏N尊[N];中华读书报;2006年
5 ;直击中国文艺界爱心大行动[N];中国艺术报;2005年
6 宋晓俐;“非典”造就中国文艺新高潮[N];北京日报;2003年
7 徐忷翔 张炯 马也 曾镇南 丁东;百年华章 世纪辉煌[N];文艺报;2003年
8 孙丽萍;“草根”石头击国产片软肋[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9 记者 李同;先锋与权威相结合[N];中国图书商报;2002年
10 纪太年;喻继高作品的审美特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立威;论乒乓球技术的审美特征[D];北京体育大学;2004年
2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4 臧丽娜;明清徽州建筑艺术特点与审美特征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5 赵小青;东方影像中的女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6 杨新刚;经济理性主义与90年代新都市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昊;民族意识与沦陷区文学[D];山东大学;2007年
8 王海铝;意境的现代阐释[D];浙江大学;2005年
9 操慧;中国晚报文化研究——作为个案的《北京晚报》文化[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李然;乾隆三大家诗学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贤玉;道是无情却有情[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2 程雯慧;中国古代船舶的审美特征[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徐伶俐;关于书籍设计艺术中审美问题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袁静;书籍装帧设计的审美特征[D];山东大学;2007年
5 乌云;元代蒙古族服饰的审美特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6 韩桂荣;中学小说审美教学探索[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金宗静;流行音乐演唱会的审美文化透视[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刚;凌叔华的小说创作及审美特征[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9 熊露霞;传统京剧音乐的审美特征[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10 卢志娟;“现代”审美世界中的心灵“独语”[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7390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39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