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艺术界弱体制性及美学的当代可能
本文选题:艺术界 + 美学转型 ; 参考:《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04期
【摘要】:近些年来,文化研究的发展已经对美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一方面,文化研究的视野推动美学摆脱了"象牙塔"的局面,关注于更为广泛的文化现象,并促进了美学研究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但另一方面,美学也面临着创造性、崇高、直觉等这些有价值的范畴被不断边缘化的焦虑。在此语境下,本文试图通过讨论艺术界的弱体制性特征,把握艺术界中体制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张力关系,从而在美学中给予上述范畴新的定位。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studies has had a great impact on aesthetics.On the one hand, the field of view of cultural research promotes aesthetics to get rid of the "ivory tow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wider cultural phenomenon, and promote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aesthetic research and social life.But on the other hand, aesthetics also faces the anxiety that creativity, sublimation, intuition and other valuable categories are constantly marginalized.In this context,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weak institu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world, grasp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system and the subjectivity in the art world, so as to give a new position to the above categories in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哲学系;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小虎;企业家社会资本及其对企业绩效的作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董新春;消费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田玲;;从招聘信息看人才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特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4 闫振存;论主体自我教育的内在机制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黄皖毅;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理论的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6 安民兵;“社会资本”理论的解读与借鉴[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庄;当代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公共性的丧失[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吕庆华;近20年中国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理论研究述评[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5年05期
9 周霞;回乡,还是留城?——对影响农民工理性选择的因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詹世友;;论美德的特征及其意义[J];道德与文明;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岩;;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走出去的策略研究[A];首届国际服务贸易论坛暨《国际贸易》创刊25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怀连;边缘性:中国社会结构性质分析,以重庆·合川市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胡位钧;现代国家中的政治沟通[D];复旦大学;2003年
6 蓝宇蕴;都市里的村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邓友超;论教育的理解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王望波;改革开放以来东南亚华商在中国大陆的投资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9 张林;青少年自尊结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贺;人为激励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建生;工业化进程中的村庄精英——江村个案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2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张丹;市场文化的兴起与国人现代人格走向[D];湘潭大学;2001年
4 吕晓玲;休闲、现代性与自我认同[D];苏州大学;2002年
5 张家铣;从规范世界到意义世界[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胡国强;村庄场域的非均衡利益博弈[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7 张晨;制度分析视野中的社会资本与现代国家制度构建[D];苏州大学;2003年
8 任海宾;论教科书话语[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柳德玉;论教师经历与专业成长[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庄瑜;学生社会资本与学业成就的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宪;艺术世界的文化社会学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3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殷曼i_;;论现代艺术体系下的声誉与信仰[J];江海学刊;2011年04期
2 薛晔;;全球艺术传真[J];艺术·生活;2002年02期
3 薛晔;;中国前卫艺术是怎样走向前台的[J];艺术·生活;2006年03期
4 高成明;;随大师去追问[J];广东艺术;2010年01期
5 ;书架[J];艺术界;2011年04期
6 陈亚力;艺术的商品化问题[J];艺术·生活;2005年05期
7 彭水香;;当代西方新本质主义美学[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8 ;展览推介[J];美术文献;2011年03期
9 ;上海国际艺术精品展览会盛大开幕[J];中国拍卖;2010年06期
10 许江;;“最前线”寄语[J];画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殷曼i_;;从艺术体制看艺术家的创造性[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计武;;艺术终结的美学之思[A];城市文化与艺术审美[C];2008年
3 黄翊;;重要的只是身体——中国当代艺术中“双性同体”符号的分析[A];2010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C];2010年
4 邱正伦;;新人本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主流趋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万静 实习生 朱怡;“国家遗产”:当代艺术界的思想献礼?[N];南方周末;2009年
2 周依奇 编译;纽约艺术界“大忽悠”骗倒多位名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记者 马子雷;首届亚洲文化艺术界高层学术论坛成都举办[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王端廷;等级分明的意大利艺术界[N];美术报;2011年
5 早报记者 徐佳和;艺术界,到底谁在害怕寒冬?[N];东方早报;2008年
6 本报驻缅甸特约记者 高华;同饮一江水 胞波情谊深[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记者 晓城;泓博文化艺术品会所隆重开业[N];廊坊日报;2006年
8 姜长城;展览怎么做才够酷?[N];上海证券报;2007年
9 刘修兵;“场面越做越大,离艺术越来越远”[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顾建军;展览究竟给谁看[N];中国文化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曹砚黛;亚瑟·丹托艺术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秋兰;“艺术界”理论视野中的 “授予说”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2年
2 周丹燕;论上海当代艺术的文化符码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聂琦峰;论中国当代艺术中的中国因素[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4 李萌;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卡通”现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贾茜茜;艺术即有意味的形式[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6 郭丽霞;乔治·迪基“艺术习俗论”的批判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金芳;不止是轻狂[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徐蕾;时空的坐标——“后八九中国新艺术”的历史境遇与文化视野[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9 杨娜;对中国当代艺术作品走向市场的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田恒;英国当代艺术收藏家查尔斯·萨奇个案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434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43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