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立象以尽意”与求“象外之意”:当代图像传播新思考

发布时间:2018-04-16 04:08

  本文选题:象思维 + 立象以尽意 ; 参考:《当代文坛》2011年02期


【摘要】:文章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思维为视角,探讨当代图像传播与传统"立象以尽意"与求"象外之意"的异同及其结合与转换的可能性,分别从"言不尽意,故立象以尽意"与图像传播的形象性、"象外之意"与图像传播的深层追求、"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与当代图像传播的融合性、"象思维"与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图像传播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图像传播时代的到来,为人类重拾"象思维"提供了现实可能。在此背景下,检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立象以尽意"与追求"象外之意"的相关思想,并以此深化对图像传播的认识,提升图像传播的层次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Abstract]:Based on the image thinking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ontemporary image transmission and image transmission and the possibility of combining and converting them .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J0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萌;论电视传播在当代文化发展中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徐文策;;转型期大众传媒失范前因透视[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田文林;抗拒与变迁:中东经济现代化的多维透视[J];阿拉伯世界;2001年03期

4 何池友;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的审美范导作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穆亚一;消费异化的产生与危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金民卿;后现代精神和中国大众文化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7 李佑新;现代性问题与中国现代性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史鼎新,何明升;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J];北方论丛;2000年04期

9 林建华;论“修正组合型”的自由主义——兼论20世纪40年代中国自由主义思潮的特点[J];北方论丛;2004年04期

10 郑元景,余章宝;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双向维度[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韦路;严燕蓉;;媒介:讯息还是权力?——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再思考[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2 张翼;;市民社会的叙事宝典——评DV的文化传播意义[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贺建平;;消费社会的炫耀性消费与广告的意义建构[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周一平;;当代中国环境法在伦理回归中的理念重建[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7年

5 杜云南;;城市·消费·文学·欲望[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谢家训;;教育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对教育的需求——兼谈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内在矛盾性[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童世骏;;资本的“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限制[A];上海社科院马克思主义创新论坛2007论文集[C];2007年

8 赵慧珍;陈玉洪;;从《野鹅》看清教伦理的负面影响[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向荣;;距离的生成与消解——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亮;诗·思·史:冲突与融合——米兰·昆德拉小说诗学引论[D];暨南大学;2001年

2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3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张军;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意蕴[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刘君栩;资本与生产力关系的哲学审视[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6 毕世响;乡村生活的道德文化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7 陈共德;互联网精神交往形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吕坤良;网络言论传播引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阎光才;识读大学:组织文化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莉;论中国大众文化的后现代表征[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付雅辉;意境:生命之思的审美建构[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3 朱玉玲;集体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4 冯冠军;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象”[D];新疆大学;2001年

5 史晓玲;美国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透视[D];苏州大学;2001年

6 白旭东;现代西方文化的哲学反思与当前主导文化精神的确立[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7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杜娟;死与变:论弗·伍尔夫小说中的存在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10 丁社教;生产力价值论[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星丽;;“意象”类型化的理论渊源[J];文艺评论;2011年08期

2 易菲;;艺术意境论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张清;张美伦;;论诗歌意象美翻译的等值投射[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俊;;管窥艺术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2 赵峥嵘;;艺术教育与人的素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健;中国古典文化理论的感悟传统[N];文艺报;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展辉;文艺新思维论纲[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银霞;艺术语言情感逻辑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闫薇;以象尽意[D];山东大学;2006年

4 翟应增;艺术语言产生的心理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胡霞;艺术语言的情感逻辑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尹丹丹;从言意之辩看中国传统诗画艺术对自身媒介的超越[D];暨南大学;2007年

7 李倩;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8 侯艳;互文性视角下的诗歌意象翻译[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9 刘立胜;从读者接受的角度看文学翻译对等[D];重庆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7572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572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