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作品、文本与超文本——简论西方文本理论的流变

发布时间:2018-04-17 04:41

  本文选题:文本中心论 + 超文本 ; 参考:《文艺评论》2010年03期


【摘要】:正在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中,文本是一个核心的概念。它先后经过了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的奠基,最后在结构主义那里达到了高峰。此后,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形态的文学理论对封闭的、静态的文本观提出了挑战,形成了开放的、动态的文本观。这种文本观在克丽丝特娃的"互文本"那里达到了高峰。
[Abstract]:In modern literary theory, text is a core concept.It passed through Russian formalism, the foundation of new criticism, and finally reached its peak in structuralism.Since then, poststructuralism and other postmodern literary theories have challenged the closed and static view of text and formed an open and dynamic view of text.This view of text reached its peak in Kristeva's Intertext.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山东省即墨市第五中学;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滟;新修辞学中话语语境框架构建[J];外语学刊;2005年02期

2 郑永旺;;后现代文本《夏伯阳与虚空》的蒙太奇叙事[J];外语学刊;2006年06期

3 于云玲;常梅;;难以维持的平衡——《侍女的故事》中文本不稳定性的研究[J];外语学刊;2012年03期

4 熊丽;;《越光宝盒》之拼贴戏仿凸显后现代主义风格[J];新闻世界;2010年09期

5 姚彤;;指向《圣经》的记忆——重读《牛虻》[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6 马向辉;;略论互文指涉的识别与转换——兼评《语篇与译者》中译本互文指涉的处理[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12期

7 贵志浩;;《后羿》与《奔月》的互文解读[J];前沿;2010年02期

8 俞超;;郁达夫小说中诗词文本的互文性及其文化意义[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9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各种审美价值意味及其价值判断[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郭先进;;撒在“河湾”处的文化尘埃——奈保尔小说《河湾》的互文性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宪;;论作品与(超)文本[J];外国文学评论;2008年04期

2 黄茂文;现代语言学理论对文学理论研究的影响[J];柳州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3 范方俊;;巴赫金与俄国形式主义的论争和对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4 王媛;;关于《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政治批评的思考[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7年10期

5 刘莉;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历史的重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4年S2期

6 廖述务;;理论自反与体系重构——评南帆、刘小新、练暑生合著《文学理论》[J];南方文坛;2010年01期

7 董希文;文本理论与文艺学关系初探[J];东方论坛;2005年03期

8 廖述务;;文学理论观念焉能如此僵化?[J];理论与创作;2009年06期

9 孔海立;;从新批评派到后结构主义文学批评——对二十世纪美国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之回顾(一)[J];探索与争鸣;1988年03期

10 韩力扬;王敬民;;试论英美新批评的体制化[J];河北学刊;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明华;;“登高能赋”和“登高必赋”两说与刘勰文学理论的传承关系[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2 王元骧;;文学理论能“告别”吗?[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3 李龙;;文学理论的“问题性”:语境和方法[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5 林恒青;;武者小路实笃的“新村”运动对周作人后期思想、文学理论的影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钱中文;;我国文学理论与美学审美现代性的发动——评梁启超的“新民”、“美术人”思想[A];中国现代美学与文论的发动:“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C];2008年

7 杜吉刚;;反思要素的缺失——中国现代性文论建构中的艾布拉姆斯问题[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8 ;后记[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尚延龄;尚缨;;文学理论:在夕辉朝霞的交映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志军;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教育的困难[N];文艺报;2005年

2 主持人 崔立秋 特邀嘉宾 李茂民 魏鹏举 付国锋;文学理论学科性之反思[N];河北日报;2002年

3 张炯;学习和发扬邓小平的文学理论思想[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4 刘斯奋;我们是否还需要文学理论?[N];文艺报;2004年

5 刘军;关注文学理论的自觉性[N];中华读书报;2001年

6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7 国理;我国学人积极参与国际文学理论对话[N];文学报;2001年

8 孙绍振 陈良运 南帆;重建文学理论学科是时候了[N];文艺报;2000年

9 何群;文化研究中的文学理论[N];学习时报;2004年

10 高建平整理;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语言意识与语言批评的演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国华;结构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之形式主义批评[D];吉林大学;2008年

4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5 谢家浩;网络文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6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张静斐;学术史视野中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2年

8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9 张海燕;洛特曼的文化符号诗学理论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建香;文学述行:当代西方文论中的言语行为视域[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桐;互文性与文学理论建构[D];山东大学;2007年

2 周红兵;穿越之旅:作品—文本—互文[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韩克永;理查德·罗蒂新实用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初探[D];山东大学;2006年

5 李竟;再论苏州评弹的“表”[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陈粤;回到文学本身——大文化研究批判[D];吉林大学;2004年

7 陈力;转型理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舒坤尧;危机:文学理论的正常状态[D];郑州大学;2005年

9 王琳;制度化的文学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炎萍;异质性[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621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621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