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解放区文学在俄苏:译介、反响、研究
本文选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 中国解放区文学 ; 参考:《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4期
[Abstract]:......
【作者单位】: 泰山学院国外汉学研究所;
【分类号】:I0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H·费德林,宋绍香;中国文学研究与翻译在苏联[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宋绍香;;现代新型的人民文学——俄苏汉学家论中国解放区文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白云飞;苏联中国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绍香;;在异质文化中探寻“自我”——国外汉学家中国解放区文学译介、研究管窥[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02期
2 宋绍香;;世界汉学家论赵树理文学的民族形式[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4期
3 纪桂平;;建国后中国解放区文学研究述评[J];河北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4 王建中;;《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人物论[J];社会科学辑刊;1985年05期
5 吕世民;;暴风雨所诞生的现实主义画卷——重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张炯;王淑秧;;读《在严寒的日子里》[J];学习与探索;1984年05期
7 刘戎声;;60年前,丁玲在桑干河畔[J];乡音;2007年05期
8 阎泽川;;写在账簿上的小说手稿[J];晚报文萃;2010年15期
9 郑富成;;《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暴风骤雨》与《江山村十日》比较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10 徐其超;;两种创作个性 两样表现手法——《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人物描写之比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颐武;;在新的起点思考新的价值[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2 谢冕;王光明;白倩;;世纪之交中国文学的艰难前进[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3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2008’西部文学论坛——改革开放三十年文学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在蓉召开[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櫖幫;;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篇目汇编[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6 贾植芳;王同坤;;父亲雕像的倾斜与颓败——谈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亵渎父亲”母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王纯菲;;火凤冰栖——中国文学女性主义伦理批评[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5-2006年度][C];2008年
8 高楠;;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9 王立;;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10 顾伟列;;文学解读的世界性——以中国古代文学国外传播与研究为例[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树理 伟大而独特的存在[N];文艺报;2005年
2 何向阳;重读赵树理[N];太原日报;2006年
3 李丽君 李仁和;塑造一个真实的赵树理[N];文艺报;2005年
4 记者 姜玲霞 郭志刚;我市举行赵树理诞辰百年纪念会[N];长治日报;2006年
5 饶宗颐;我所认识的汉学家[N];光明日报;2000年
6 萨支山;赵树理、柳青小说的“农村想象”[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赵昕源;赵树理文学研究基地落成[N];长治日报;2009年
8 戴光中;把心融入农民[N];人民日报;2006年
9 邢晓梅;《赵树理》三人谈[N];太原日报;2006年
10 力群;从赵树理雕塑谈起[N];山西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南先;俄苏文学与“十七年中国文学”[D];苏州大学;2004年
2 李冰梅;冲突与融合:阿瑟·韦利的文化身份与《论语》翻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阎德学;冷战后的日本俄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绍祥;西方汉学界的“公敌”——英国汉学家翟理斯(1845—1935)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岳峰;架设东西方的桥梁——英国汉学家理雅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黎;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7 冯若春;“他者”的眼光——论北美汉学家关于“诗言志”、“言意关系”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张克;颓败线的颤动[D];武汉大学;2005年
9 徐东日;李德懋文学研究——兼与中国文学相比较[D];延边大学;2002年
10 张硕;花之安在华传教活动及其思想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汝良;泰戈尔笔下的中国形象[D];青岛大学;2007年
2 王娴;佩列文作品在中国[D];贵州师范大学;2009年
3 薛诚;论梅里美小说的叙事艺术及与中国文学的关系[D];同济大学;2008年
4 杨威;从遗忘到真实:英国汉学家庄延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5 薛岚;试论梅花诗中的中国与日本[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樊红莲;在可能与现实之间——重读赵树理的文学世界[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钟军艳;论赵树理的文学启蒙[D];西北大学;2004年
8 翟业军;赵树理论[D];扬州大学;2001年
9 田敏;被挤压的真诚——试论赵树理创作中的矛盾与冲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10 潘斗凤;民族国家想象与中国现代乡土小说[D];郑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708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70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