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探讨庞德《神州集》的翻译
本文选题:艾兹拉·庞德 + 《神州集》 ; 参考:《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作为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艾兹拉·庞德对美国诗歌的贡献不仅在于他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而且还在于他是优秀的翻译家。1912年,庞德在美国东方研究家欧内斯特·费诺罗萨遗稿的基础上选译了19首中国古诗,于1915年出版了译诗集《神州集》。该诗集在西方广为传播,受到高度的评价及赞誉,为中国诗歌甚至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然而,在赞誉的同时也有不少质疑甚至贬损。在一些评论家赞扬庞德在《神州集》中的创造性翻译及其浓郁的异域风情的同时,也有一些评论家指责其文字语法上的错误(其中部分是源于费氏的笔记)。 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出发,重新审视了庞德的译作《神州集》,,剖析了庞德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明确的翻译目的,及由其明确的翻译目的而决定的翻译策略和方法。通过追溯庞德翻译时的思维过程,进而探索《神州集》饱受中国学者非议的原因,给予其译作一个客观的评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庞德的《神州集》是中国古典诗歌在全新的英语世界获得第一次成功,经实际检验十分成功的目的论为翻译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此外,本文在微观方面细读该诗集并与原作进行比较,通过具体例证分析了庞德的翻译技巧及对文化元素的处理,为该诗集的广泛接受和赞誉分析了原因。 本文还针对庞德翻译中的文化误读做了详细的分析,对如何看待和评价庞德在中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做出了论述。最后介绍了庞德的翻译实践《神州集》的影响,评论家们普遍认为,《神州集》是庞德史诗性巨著《诗章》的底稿,其诗歌技巧、诗学特点和文化因素对庞德个人的文学生涯乃至美国现代文学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其后的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也大大受益于庞氏的翻译实践。
[Abstract]:As one of the most influential American poets in the 20th century, Ezra pound contributed to American poetry not only because he was an outstanding poet, but also because he was a good translator. Pound selected and translated 19 ancient Chinese poems on the basis of the manuscripts of Ernest Finolosa, an American oriental researcher. In 1915, he published an anthology of translated poems, the Collection of God's Land. The anthology of poems is widely disseminated in the West and highly appraised and praised. It has played a great role in the spread of Chinese poetry and even Chinese culture in the West. However, there are many doubts and even derogations at the same time of praise. While some critics praise pound for his creative translation and his rich exotic style in "the Divine Land", some critics accuse him of grammatical errors (some of them originated from Fay's not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reexamines pound's translation of "Shenzhou Collection", and analyzes his definite translation purpose in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determined by his definite translation purpose. By tracing back to the thinking process of pound's transl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reasons why the "Shenzhou Collection" has been criticized by Chinese scholars, and gives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of his translation. However, we must admit that pound's "Shenzhou Collection" is the first time that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has achieved its first success in the new English-speaking world. The Skopos theory, which has been proved to be very successful in practice, provide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translation practice. In addition,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collection of poems in the microscopic aspect and compares it with the original one. Through concrete examples, this paper analyzes pound's translation skills and the treatment of cultural elements,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the wide acceptance and praise of the anthology of poetry. This paper also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cultural misreading in pound's translation, and discusses how to treat and evaluate pound's role in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end, the author introduces the influence of pound's translation practice on the collection of Shenzhou. Critics generally think that the collection of Shenzhou is the manuscript of Poems, his poetic skills, and his poetic skills. Poetic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factors have exerted great influence on pound's personal literary career as well as modern American literature. In addition, the subsequent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also greatly benefited from Ponzi's translation practice.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315.9;I04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莉;;目的论视阈下庞德翻译观探讨——以《长干行》英译本为例[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2 张曦;;目的论视角下的庞德翻译实践[J];当代外语研究;2011年05期
3 张璐;;从目的论看庞德对中国古诗的创译——以《华夏集》为例[J];长城;2011年02期
4 陈炜;庞德与他的《少女琴》[J];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5 孙宏;庞德的史诗与儒家经典—— 一个现代诗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求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董广才,刘芳芳;精练准确,节奏对等与自主翻译——读庞德的"Guido's Relations"[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王文元;;武山四门:探秘庞德传奇[J];丝绸之路;2011年11期
8 张曙光;;埃兹拉·庞德的漂泊之路[J];北方文学;2006年07期
9 杜家怡;;庞德翻译理论之“三概念”[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闫培瑜;;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比读——以许渊冲与庞德诗歌翻译为例[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9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卢祖瑛;;目的论在当今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李琳琳;;翻译目的论与翻译策略[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5 吉灵娟;;功能翻译理论对翻译专业口译教学的启示[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桂起权;;系统科学:生物学理论背后的元理论[A];全国复杂性与系统科学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温年芳;;目的论与《茶馆》译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8 王明安;;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升华[A];2006年湖南社科联学科前沿问题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刘科;;从目的论视角看导游口译策略选择中的文化制约[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菁菁;;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评鉴庞德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高其才 湖南行政学院副教授 吴传毅;庞德对美国当代司法制度的影响[N];人民法院报;2001年
2 韩松;庞德的‘诗歌经济学’[N];社会科学报;2000年
3 本报记者 张秀萍;罗格与庞德终于“分手”[N];中国体育报;2001年
4 ;主席团和秘书长名单[N];渭南日报;2009年
5 陈君;庞德提交奥运圣火传递新建议[N];中国体育报;2003年
6 李国威;庞德明转动GE中国魔方[N];市场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王佑;GE中国区换帅[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8 张秀萍;庞德递交辞呈 罗格极力挽留[N];中国体育报;2001年
9 柏栎;庞德的学术传记[N];文汇报;2007年
10 张建伟;庞德教授的忠告[N];检察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曦;目的论视角的庞德翻译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2 王文;庞德与中国文化[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李欣;辩证法视域中的善、美和目的论——从康德哲学引出的一种思考[D];复旦大学;2004年
4 王平;目的论视域下的康德历史哲学[D];复旦大学;2004年
5 倪胜;《判断力批判》体系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7 崔洁;刑事证据法目的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8 洪庆福;神秘主义文化视域中的中西诗学本质“合一”论[D];苏州大学;2003年
9 许平;品境——细读《神州集》[D];复旦大学;2006年
10 许恒兵;理解“历史规律”[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湘萍;美学追求—庞德与许渊冲中国古诗英译思想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y囂煜
本文编号:17764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76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