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爱情观之比较——解读莎士比亚喜剧和汤显祖戏曲
本文选题:莎士比亚 + 汤显祖 ; 参考:《名作欣赏》2010年14期
【摘要】:莎士比亚和汤显祖是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东西方剧坛的两位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们虽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但对爱情的看法既有着惊人的相似,也有各自的特性。本文试将莎氏喜剧和汤氏戏曲拿来做比较研究,从中探讨中西方爱情观的异同。
[Abstract]:Shakespeare and Tang Xianzu are two outstanding dramatis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theatrical circles between sixteenth Century and seventeenth Century. Although they are in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their views on love have both astonishing similarities an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tries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Shakespeare's comedy and Tang's opera and discuss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love view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作者单位】: 黄冈师范学院;华中师范大学;
【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0d104 黄冈师院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07CA055
【分类号】:I106.3;I0-0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克瑜;;《聊斋志异》与清初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和审美思潮的关系[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2 熊刚;;论《绿衣》、《葛生》对中国古代悼亡诗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3 李欣韵;;仿古与生态园林之典范——成都“芙蓉古城”园林设计特色解读[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年01期
4 华汀汀;从父女矛盾看社会现实——对中外文学作品中不和谐的父女关系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5 朱志荣;商代甲骨文书法的审美特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8 陈兆肆;;清代法律:实践超越表达——以衙役群体运作班房为视角[J];安徽史学;2008年04期
9 阮ho;;浅析《三言》中的婚恋题材作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张鹤霖;;浅论白体诗和昆体诗的同质异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福庆;;试析范仲淹词的“以悲为美”[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吕贤平;;漫谈“临川四梦”中有意味的时间形式——兼论汤显祖戏曲改编的叙事时间艺术[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魏远征;;《牡丹亭》性学基础及其诗意化[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鄂启科;;生命的共感——布依族情歌赋、比、兴探微[A];布依学研究(之九)[C];2008年
5 李金坤;;《诗》《骚》龙凤文化意蕴发微[A];中国楚辞学(第六辑)——2000年楚辞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0年
6 陈湘琳;;休去倚危阑——辛弃疾“登楼”心态初探[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陶文鹏;陆平;;论岑参诗歌创造奇象奇境的艺术[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三辑)[C];2008年
8 李晓锋;;论陕西当代文学中的汉唐文化因子[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江锡铨;;“标准化”:闻一多的新诗形式美学思考与艺术实践[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10 魏洪丘;;论闻一多新诗批评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欣;先秦饮食审美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崔莉萍;李方膺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2年
4 刘生良;《庄子》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大志;四萧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3年
7 张小平;近代汉语反语骈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景盛轩;敦煌本《大般涅i镁费芯縖D];浙江大学;2004年
9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祝孚;传统鱼纹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龚莹莹;虞山派诗人冯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盖业明;《史记》“太史公曰”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静;韩PS诗歌意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欧丽婷;《聊斋志异》的传播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王茹辉;黄仲则纪游诗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荷艳;《萤窗异草》叙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遂昌;朱旭明;;汤显祖-莎士比亚文化高峰论坛暨汤显祖和晚明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J];文献;2011年03期
2 曹树钧;论汤显祖与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J];四川戏剧;2001年05期
3 姚跃龙;;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笔下的“梦幻”[J];艺海;2002年02期
4 王本利;;“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和他的《牡丹亭》[J];青苹果;2004年10期
5 高旭;;戏剧中的黑暗精灵——论《哈姆雷特》与《牡丹亭》的鬼魂戏[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6 李韶华;;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妇女观之比较[J];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2007年02期
7 黄杨;;浅较莎士比亚与汤显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S2期
8 曾如刚;;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9 张弘;;《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和《邯郸梦》之比较[J];学术月刊;1990年11期
10 刘开富;唐宓;;解读中西两位名作家——莎士比亚与汤显祖的戏剧异同[J];电影文学;2007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叶辛;;城市和文学的关系[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4期(总第198期)[C];2010年
2 刘松涛;黄婷婷;;《蝴蝶君》——沉亡于幻想中的蝴蝶[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建军;;文学之病与超越之路[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4)[C];2007年
4 刘慧;李姝娟;沈训娇;;永远在路上——从《毛猿》看奥尼尔的基督教意识[A];当代美国戏剧研究——第14届全国美国戏剧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南静;;浅析媒体娱乐化风潮对青少年的影响[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南补习;刘英;;华夏文化瑰宝——吴越文化与青藏文化比较[A];2010中国(无锡)吴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郑逸农;;改革高考:语文教育的出路[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国文;汤显祖和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宏伟;汤显祖与莎翁:穿越时空的对话[N];新华日报;2010年
3 本报驻浙江记者 徐文潇;遂昌汤显祖文化节: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会[N];中国旅游报;2011年
4 ;汤显祖:无私无畏 鞠躬尽瘁[N];丽水日报;2006年
5 罗兆荣;遂昌发现汤显祖佚文《周从中公像赞》[N];丽水日报;2006年
6 汤显祖大剧院院长 顾向琦;科学运营引精品 打造一流大剧院[N];抚州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钟秋兰;汤翁故里何时姹紫嫣红开遍?[N];江西日报;2010年
8 兰守亭;被通俗化的莎士比亚[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莎翁真是用密码写作的“乱党”?[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0 本报记者 胡新平;汤显祖逝世39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召开[N];抚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茂庆;戏剧中的梦幻[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艳;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夏太娣;晚明南京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5 储著炎;晚明戏曲主情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6 王玉洁;莎士比亚:原初女性主义者还是厌女主义者?[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7 徐定宝;凌o鄢跹芯縖D];南京师范大学;1998年
8 敬晓庆;明代戏曲理论批评论争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9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10 张鑫;济慈追寻经典化之路与浪漫主义后世书写传统[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勤;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戏剧文本中的自然场景意象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2 徐剑莹;莎士比亚喜剧中的爱情故事[D];安徽大学;2006年
3 刘建辉;莎士比亚《暴风雨》隐喻探析[D];苏州大学;2010年
4 孙海西;莎士比亚与汤显祖戏剧美学观比较[D];山东大学;2005年
5 夏小鹏;莎士比亚翻译的文体学探索[D];天津师范大学;2003年
6 曾小玲;奥瑟罗的他性在原剧和帕克电影中的再现[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4年
7 宋艳;莎士比亚喜剧中的女性地位[D];安徽大学;2005年
8 张霞;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戏剧性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9 娄立国;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爱的主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秋玲;莎士比亚戏剧中的超自然因素[D];西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857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785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