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西方现代审美话语接受中的价值倾斜

发布时间:2018-05-05 04:17

  本文选题:审美 + 现代性 ; 参考:《长江学术》2009年03期


【摘要】:西方审美现代性话语自现代以来被译介到中国,对中国现代文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诞生在西方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其形成和发展有自身的内在的逻辑,作为对于社会现代性的反叛显示出价值意义。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样一种理论话语并不具有普适性,与中国现代文化语境形成悖论,不符合现代以来由中国本土的人学困境所催生出的革新愿望,背离了汉语现代变革的文化诉求。
[Abstract]:Western aesthetic modernity discourse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China since modern times, which has exerted a wide influence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ry theory. The discourse of aesthetic modernity born in the context of western modern culture has its own internal logic in its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s a rebellion against social modernity, it shows value significance. What we should reflect on is that such a theoretical discourse is not universal, and forms a paradox with the Chinese modern cultural context, which is not in line with the desire for innovation created by the predicament of human studies in China since modern times. It deviates from the cultural appeal of modern Chinese reform.
【作者单位】: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艺书;关于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争论[J];城市问题;1999年04期

2 刘士林;一种超越二元思维的经验方法[J];文艺理论研究;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雪虎;走向媒介文化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周焱;论摄影的传播特性[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3 万书辉;QQ":公共空间的双重逃逸[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李斌;“交往理论”视野中的手机短信息文化[J];常熟高专学报;2003年05期

5 夏吉英;;我国电视广告的叙事学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姜爱林;中国城镇化理论研究回顾与述评[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3期

7 肖静;;新媒介环境中人的异化[J];当代传播;2007年05期

8 乔标;方创琳;李铭;;干旱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胁迫过程研究进展及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6期

9 潘知常,林玮,曾艳艳;结构主义-符号学的阐释:传媒作为文本世界——西方传媒批判理论研究札记[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周静文;试论窄播[J];电视研究;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朱军;;网络和家乡——网络时代的存在论浅析[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下册)[C];2002年

2 吕尚彬;;后现代广告:人本观广告的新形态[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3 殷晓蓉;;传播学思想的“激情”演进——从传播学角度解读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4 郑志勇;;网络社会群体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5 徐成芳;;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中国城市发展模式问题探论[A];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城市发展模式及途径——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30分会场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虹;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熊忠辉;中国省级卫视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王新杰;论小康社会与大众传媒的互动关系[D];复旦大学;2005年

6 王昊;意义的解码[D];复旦大学;2005年

7 李彬;走出道德困境[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高波;我国政府传播论[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10 吴致远;技术的后现代诠释[D];东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琦;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陆升军;城市化理论与战略新思路[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王军;网络新闻编辑研究[D];河南大学;2002年

4 仝冠军;中国古代编辑生存状况研究及其理论分析[D];河南大学;2002年

5 陈泳华;网络人际传播的道德考量[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茂;打在文明门面上的烙印:广告,,人类的乌托邦抑或灾难[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胡孝权;网络社会伦理问题及其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江怡;法兰克福学派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曾晓东;电子游戏的美学思考[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吴苑;网络文学:媒介与文化间的行走[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迎生;关于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模式的探讨[J];社会学研究;198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怎样区分美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J];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03期

2 朱旭初;美术的非纯认识性和直观性[J];美术;1982年08期

3 李进;;对“陶瓷装饰”问题谈点认识[J];景德镇陶瓷;1982年04期

4 王志元;“非理性”不是艺术创作的康庄大道[J];美术;1983年11期

5 戴婉莹;;试论审美性修辞及其传情特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4期

6 王志孝;;论文学特征——内容情感性与本质审美性[J];阴山学刊;1983年S1期

7 李欣复;;略论艺术的审美认识本质[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8 赵宝安;;试论演说的特征[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3期

9 田蕴荻;建立和发展我国技术美学[J];长白学刊;1985年01期

10 江建文;论文学欣赏[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胡志勇;;展望工业设计[A];第一届国际机械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樊德三;;试论教学艺术的审美性[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3 史许福;;教师职业审美性的美学阐释[A];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C];2002年

4 叶舒宪;;人类学质疑“发展观”[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李英玉;刘文;;3—5岁幼儿审美性发展及培养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傅永军;;论西方现代性理论的普适价值[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7 林存秀;;如何文明,怎样现代?——以“文明戏”为中心的民初上海都市文化探析[A];都市文化与都市生活——上海、纽约都市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黎波;;“启蒙终结论”再解读——后现代批评视野中的“后新时期文学”和“新世纪文学”的意义指向分析[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宇江;给语文提点建议[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 赵稀方;现代性的追寻与反省[N];学习时报;2000年

3 孙先科;比较文学研究的新收获[N];中华读书报;2000年

4 钟红明;上海的底层记忆[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5 黄一芳;论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传播批判理论(下)[N];中华新闻报;2000年

6 王国兰;梅洁散文语言的审美性[N];河北日报;2001年

7 刘士奎 王济昌;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的特征[N];吉林日报;2001年

8 刘致榕;审美现代性与审美主义[N];中华读书报;2001年

9 主持人:钟以俊;学校文化建设与管理[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10 杨华;工业设计奖助推家电展[N];经济参考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钟以俊;美学视野中的学校教育及其变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汪平;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及其流变[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金胜;“新时期”小说的自我认同[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邓晓成;现代性视域中的大众化诗潮:1917-1949[D];苏州大学;2006年

5 范耀华;论新时期以来“由乡入城”的文学叙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褚星华;广告艺术的美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3 周罡;论多元选择中的90年代乡土小说[D];郑州大学;2001年

4 刘真福;论报告文学的写人艺术[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谈凤霞;20世纪初中国儿童文学的审美进程(1903-1927)[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祖德;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启蒙叙事和现代性话语[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咏铃;爱情文学审美视野中的南朝乐府民歌[D];湘潭大学;2002年

8 徐丛青;广告叙事[D];厦门大学;2002年

9 郝春燕;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梁平;20世纪:中国诗歌传统的二度背离及其上升[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846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46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c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