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事迁移与文学通变
本文选题:本事 + 本事迁移 ; 参考:《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文学是文学存在和文学存在者二而合一的生命共同体,文学存在者是文学存在的具体化和物态化,它缘事而发与物性迁变休戚相关。文学是以通变的形式存在,通变又是以本事与反本事迁移方式完成的。当前文学通变带来原有文学理论合法性失效,就一劳永逸地宣告文学终结,宣告文学研究过时,这不仅在学理上可笑,在实践中也不可行。
[Abstract]:Literature is a community of life in which literary existence and literary being are two in one. The literary being is the materialization and materialization of literary existence,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hange of materiality. Literature exists in the form of general change, which is accomplished by transfer of ability and anti-ability. The current literary change has brought about the invalidation of the legitimacy of the original literary theory, and it has declared the end of literature once and for all and declared that literary research has passed, which is not only ridiculous in theory, but also infeasible in practice.
【作者单位】: 聊城大学文学院;
【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重点项目“本事迁移理论与转型时期审美文化生产研究”(07BWXJ02)
【分类号】:I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宪章;;文学和图像关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江海学刊;2010年01期
2 张玉勤;;走向“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3 张法;;中国当前文艺学的几个问题[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4 陶东风;;走向自觉反思的文学理论[J];文艺争鸣;2010年01期
5 廖述务;;理论自反与体系重构——评南帆、刘小新、练暑生合著《文学理论》[J];南方文坛;2010年01期
6 吴炫;;论中国式当代文学性观念[J];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7 夏静;;“首届全国文艺学高峰论坛”综述[J];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8 胡平;;我们的干老[J];文学自由谈;2010年01期
9 周秀萍;;文学理论的开放性及其边界[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黄兵;;浅析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陶东风;;我的文艺学教材理念[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罗绂文;;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之考察[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朱欢欢;;苏轼科技活动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4 梁庭望;;少数民族文学理论的创新[A];中国少数民族文学60年学术研讨会会议手册[C];2009年
5 ;Some Problems Concerning Essence[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Enlightenment and Its Contemporary Reevaluation[C];2009年
6 廖四平;;论袁可嘉的诗歌[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钱明锵;;莫把吟坛变“看坛”——略谈诗词的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8 ;叶嘉莹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9 王齐建;;悼念恩师袁可嘉先生[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光荣;;录佚诗再寄袁可嘉先生[A];袁可嘉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俐俐;叙事探究与文学经典研究[N];文艺报;2010年
2 金华;文艺理论研究的新突破[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0年
3 钱中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是可以常青的[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童庆炳;冲破文学理论的自闭状态[N];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古风扬州大学文学院;文学理论的“中国话语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辛楠;对文论前沿问题的思考[N];文艺报;2010年
7 陈忠实;王愚:热情率性与悄没声息[N];文艺报;2010年
8 蒋寅;对文学理论的技术要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9 张中;理论何为[N];文艺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夏娜;通变电器:创新促发展[N];玉溪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宗圆;批评史的多重启示——试论韦勒克的《近代文学批评史》[D];吉林大学;2009年
3 阎伟;萨特的叙事之旅[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吕和应;德罗伊森《历史知识理论纲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李琼;保罗·奥斯特的追寻:在黑暗中寻找自己的位置[D];厦门大学;2009年
6 孙艳;对莎士比亚及其作品的文化物质主义解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阿布都沙拉木·旭库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孙淑奇;文学体验论[D];辽宁大学;2009年
9 文治芳;论乐黛云比较文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安佰鸿;理查德·罗蒂的文化观念和文学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燕;论胡适文学理论的现代性与复杂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亚萍;刘勰的应用文写作理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爱娟;《天涯》十年对大文学传统的复兴想象[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丽娟;伊瑟尔本文观的作者之维[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薄丹影;王国维“自然”说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卫卫;启蒙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的嬗变[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7 吴春光;《周易》与《文心雕龙》——兼论以“阴阳”观念为基点的风格论[D];湖南大学;2010年
8 张慧儒;王礼卿《文心雕龙通解》之创作论辨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包剑锐;黄维j与《文心雕龙》之“六观”说[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春芳;《文心雕龙》通变理论的“因”与“革”[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54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5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