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视觉机器:一个批判的机器理论

发布时间:2018-05-15 16:00

  本文选题:视觉机器 + 文化研究 ; 参考:《文艺研究》2011年05期


【摘要】:在现今的视觉文化研究中,有四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视觉文本、视觉话语、视觉建制和视觉机器,其中机器研究已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透过这一研究,我们可以对视觉性的构成、观看主体的位置、欲望的投注、观看的权力配置以及可见性和不可见性的辩证法获得全新的理解,尤其是这一研究的批判品质将为我们思考视觉文化及视觉性的问题打开全新的视野。本文试图梳理视觉机器理论的主要问题,阐述视觉机器在主体性和视觉性的构成中的功能,以揭示机器研究在视觉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Abstract]:Nowadays, there are four important research fields in visual culture: visual text, visual discourse, visual system and visual machine, among which machine research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Through this study, we can gain a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osition of vision, the position of the subject of viewing, the betting of desire,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to watch, and the dialectics of visibility and invisibility. In particular, the critical quality of this study will open a new field of vision for us to think about visual culture and visual natur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ort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visual machine theory and explain the functions of visual machin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ubjectivity and vision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machine research in the study of visual 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分类号】:J0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征科;略论全球化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周颂伦;日本近代史研究的楔入视角[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3 陈兴华;;关于社会科学普及问题的理性思考[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4 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5 陈文新,王君丽;对马克思制度理论的新解读[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6 陈秀武;论近代日本知识分子的边缘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张玉玺;从法律经济学的成功看经济法学的危机[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张霄;法律文化特征考察——兼论法国民法典的价值取向[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9 高晓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道德的维度[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10 宋伟;全球化趋势:一种现实主义的再思考[J];国际观察;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刚;李玲;;《资本论》与统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04年学术年会“资本论与科学发展观”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钱勇;义利字典序结构假设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内在运行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方建锋;论现代教育中的实质非理性现象[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姜鑫;论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关系的和谐性[D];吉林大学;2005年

5 蔡连卫;“杨家将”小说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陈红彦;跨国股息征税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方珏;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6年

8 伍俊斌;公民社会建构的基础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9 胡宜;疾病、政治与国家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张弥;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泽;从人力资源开发看广西高等教育的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权华;论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小说中的“阴郁”原型[D];暨南大学;2003年

3 高开颜;中国百年科技创新系统化历程与科技竞争力相关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4 白正府;教育选择风险及其规避[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全峰梅;模糊的拱门——建筑性的现代性现象学考察[D];广西大学;2004年

6 张楠;论我国政府信用体系的建设[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艳;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战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8 王强;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魏晓立;二十世纪前期汉族宗法文化存在形态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映楠;论邓小平的民本主义哲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晓莉;;茶香飘万里——记意大利茶文化协会[J];茶博览;2010年01期

2 ;征稿[J];电影艺术;2010年01期

3 李庆本;;伯明翰学派文化研究的发展历程[J];东岳论丛;2010年01期

4 徐德林;;文化研究的全球播散与多元性[J];外国文学;2010年01期

5 姚文放;;共和国60年文学理论的理想诉求[J];文学评论;2010年01期

6 曲彦斌;;文化学刊要做好文化大文章——总编辑新年献辞[J];文化学刊;2010年01期

7 王晓明;;文化研究的三道难题——以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为例[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推荐阅读[J];装饰;2010年02期

9 ;稿约[J];现代中文学刊;2010年01期

10 刘曦;武一;;解读《廊桥遗梦》男主人公罗伯特·金凯反精英主义特征[J];电影文学;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荀晓鲲;;墨家思想给当代公共管理创新的启示[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第20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3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李群;;从文学翻译的层次说解读《天演论》[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鹿学军;;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raining in Maritime Spoken English Teaching[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6 ;前言[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7 ;《语言与文化研究》征稿启事[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8 王振耀;;建立中国老年生活文化系统的基本构思[A];2010第二届中国老年保健(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10年

9 袁聚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民主文化发展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10 常樱;;河北省历史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互动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杨根乔;深入开展生命文化研究[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张玉玲 李慧;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旧城改造要保护也要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3 杨根乔;深入开展生命文化研究[N];人民日报;2011年

4 记者 张玉玲 李慧;张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旧城改造要保护也要发展[N];光明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珂;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四届三次理事会举行[N];福建日报;2011年

6 韶关日报记者 王建喜 特约记者 黄德山;加强资源互补 促进合作双赢[N];韶关日报;2011年

7 于秀成 冯小桐;长白山松花石研究会助推产业发展[N];吉林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文倩;整合资源定期办长寿文化节[N];佛山日报;2011年

9 记者 孟黎;十年磨一剑[N];金融时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吕莎;中英两国媒介研究的差异[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冬华;广西侗族传统建筑与家具的文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裴小倩;全球化背景下有关中国学前教育的地域文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萨础拉;蒙古族当代话剧文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4 韩瑞霞;美国传播研究与文化研究的分野与融合[D];上海大学;2010年

5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唐佳;尔苏藏族宗教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裘涵;科学技术论视野中的技术标准化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8 王强;老子与先秦思想[D];西北大学;2009年

9 吴萃;清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杨占风;鸭绿江、图们江及乌苏里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琴;反叛的时尚[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2 陶萌萌;北京回族服饰文化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3 高晓晓;杭州基督教青年会与杭州公民身份塑造:1913-1937[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佳婧;装修批判以及一种批判的装修[D];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

5 徐莉;西湖十景的话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韩晓培;话语视角下的祭祖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米晨晨;《看不见的人》中“排斥”和“接纳”的文化解读[D];西北大学;2010年

8 马赫;透视追星文化现象后的现代偶像崇拜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9 梁时英;吉尔兹与当代西方新文化史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10 罗文研;约翰·菲斯克大众文化理论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29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8929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d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