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与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中的一个关键问题
本文选题:审美意识形态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 参考:《文艺研究》2010年01期
【摘要】:在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对话中,文本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是一个关键问题,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与结构主义对话的全过程,体现了他们各自的理论特征。结构主义通过文本理论来批判萨特的马克思主义,而晚期马克思主义者则通过符码转换的方式将文本纳入马克思主义的视域,并将其与意识形态联系起来,以此建立马克思主义的文本科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本与意识形态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当前的文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Abstract]:In the dialogue between Marxism and formal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and ideology is a key issue, which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Marxism and structuralism and embodies their respective theoretical characteristics. Structuralism criticizes Sartre's Marxism through the text theory, while the late Marxists bring the text into the Marxist field of view by means of code conversion and link it with ideology. In this way, the text science of Marxism is established.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xt and ideology by Western Marxism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ry theory.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T.伊格尔顿 ,戴侃;马歇雷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J];国外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2 万雪飞;;论“和平崛起”下的中国“新安全观”[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建刚;;在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之间对话——巴赫金学术研究的立场、方法与意义[J];文学评论;2009年03期
4 杨建刚;;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从对抗到对话的内在逻辑探析[J];文艺争鸣;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雪峰;;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几点解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闻娱;本雅明技术复制艺术理论述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J];安徽文学论文集;2005年00期
4 胡功胜;;人性的解蔽及其话语策略——论鲁彦周的长篇遗作《梨花似雪》[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金永兵;邓韵娜;;新时期30年我国文学理论流派的萌芽与雏形[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春青;在消费文化面前文艺学何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晋;;论文艺批评的哲学出发点[J];北京社会科学;1988年01期
8 吴宁;;列斐伏尔论现代社会的异化[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肖建华;论阿多尔诺对审美主体性的开掘[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温恕;马谢雷论科学的文学批评[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建平;新时期中国文艺管理体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段吉方;意识形态与政治批评[D];浙江大学;2004年
3 高岭;审美文化语境中的商品拜物教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4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6 赵千帆;从哲学到美学:阿多诺摹拟概念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7 孙盛涛;政治与美学的变奏[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寿兴;美学的实践、生命与存在[D];四川大学;2005年
9 丁玉龙;当代蒙古语诗歌综合研究(1947年-1978年)[D];内蒙古大学;2004年
10 李_";非总体的星丛[D];浙江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孟祥青;论中国的国际角色转换与对外安全战略的基本定位[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07期
2 汪正龙;;从学术立场重新认识形式主义[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4期
3 杨建刚;;形式的革命与革命的形式——俄国形式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形式观之比较[J];文艺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4 汪正龙;;马克思主义与形式主义对话的可能性——西方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论与形式主义文论关系初探[J];文艺理论研究;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华瑜;;论瞿秋白文学批评的现代性[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2 罗新慧;;结构主义视角看世袭与禅让[J];博览群书;2011年08期
3 李公男;;对电影《卑劣的街头》的结构主义解读[J];新闻世界;2011年06期
4 赵东蕾;;结构视野下的《百合花》人性探微[J];青年文学家;2011年13期
5 冯涛;;结构主义视角下全新解读《麦琪的礼物》[J];保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张朝政;;从结构主义角度解读《弗郎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J];学理论;2011年18期
7 杜丽蓉;;人生的轨迹——解读克洛德·西蒙《有轨电车》[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8 徐涌;;《呼啸山庄》的结构主义析解[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9 李娟;;俄国形式主义、新批评和结构主义文本解读方法比较[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沈崴;;西方大众文化研究与“葛兰西转向”的启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盖生;;文学是语言艺术:一个命题的还原——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陈定家;;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刘根生;;创新中的疑窦——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几点质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刘建国;;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和审美意识形态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6 李永新;;身体是审美意识形态的物质基础——伊格尔顿审美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身体问题[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7 王杰;;当代中国语境中的审美意识形态理论[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8 王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再考辩的必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9 唐邈芳;;文学“是话语蕴藉中的意识形态”吗?——对一种文学定义的辨析[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10 马驰;;论文学的本质与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清凉;多声部“合唱”中的迫问与还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2 冯宪光;和谐社会建设与审美意识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3 北文;文艺本质如何界定引发学术争鸣[N];文艺报;2006年
4 杜小真;当思想变成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陈太胜;结构主义批评在中国[N];文艺报;2000年
6 宫苏艺;文艺本质如何界定 引发学术争鸣[N];光明日报;2006年
7 董学文;文学意识形态理论的批判意义和当代价值[N];文艺报;2006年
8 张瑞海;从结构主义理论看我国经济发展前景[N];河北日报;2004年
9 何志钧;创构现代化精密化的当代文艺学[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王杰;关于文艺学和美学的现实性问题[N];文艺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胜清;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实践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杨辉;“移风易俗”命题考源[D];浙江大学;2005年
3 肖寒;革命的政治批评[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4 靳莹;结构主义视角下的化学概念教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王敬民;乔纳森·卡勒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7 陈龙;中国大陆当代诗歌形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8 朱涛;结构·功能·符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9 王菊丽;结构与解构的悖论性对话[D];河南大学;2005年
10 韩洪灵;中国审计市场的结构、行为与绩效[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芬;重新阐释马克思[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姚倩;美学、身体、意识形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雷然;八五新潮美术审美意识形态与文化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4 余勇波;垄断控制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杜社娟;从结构到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徐明;国际贸易竞争中的反垄断问题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7 安峰;论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制对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8 程孟利;不同范式下的译者主体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华杰;从解构主义视角看林译《黑奴吁天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于志学;国际社会知识产权领域内的反垄断法基本原则之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913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1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