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眼泪与欢笑:唐代教坊艺人的生活

发布时间:2018-05-25 05:01

  本文选题:良人 + 非良人 ; 参考:《民俗研究》2009年03期


【摘要】:作为隶属于宫廷并聚居的艺人群体,唐代教坊艺人有着其特定的生活方式,其身份地位、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等都与以士、农、工、商为主体的良人有着很大的不同,尤其是教坊女艺人所结成的香火兄弟更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乃中国女性生活史的一个亮点。唐代教坊艺人的生活不仅有屈辱和眼泪,同时也有着反叛与欢乐,艺术就在其泪水和欢笑声中传衍、升华。教坊艺人在大憐、坊间里巷等宫廷内外精美的表演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社会生活。这些浸染着泪水与欢笑的表演也成为"盛唐气象"的组成部分、表征与私处。
[Abstract]:As a group of artists who belong to the court and live together, the artists of the Tang Dynasty have their specific way of life, their status, social system and values are all quit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ir loved ones, who are dominated by scholars, farmers, workers and merchants. In particular, the Xiang Huo Brothers formed by the female artists has a profound soci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which is a highlight of the life history of Chinese women. The life of the artists in the Tang Dynasty was not only humiliating and tearful, but also rebellious and joyful. Art spread and sublimated in their tears and laughter. The fine performance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court greatly enriched the social life at that time. These performances, soaked with tears and laughter, also became part of the atmosphere of the prosperous Ta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J120.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唐华全;论唐玄宗好乐及其对政治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2 赵维平;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东流日本的研究——日本音乐制度(内教坊)的形成与变衍[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杨小敏;女性的悲歌──从唐诗看唐代妇女的命运[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富军;论古代文学中“女强男弱”现象的心理成因[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李松;唐代知识分子的旅游生活[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王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立法特点[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傅刚;从《文选》选赋看萧统的赋文学观[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5 阎步克;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姚宏杰;关于道武帝早年身世的若干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学智;中国实学的义涵及其现代架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金家诗;河陇士人与鲜卑族文化转型[J];北方论丛;2002年01期

9 吕书宝;论渤海国的对外文化交流[J];北方论丛;2003年03期

10 杨挺;唐代七夕文学初探[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鲁瑞菁;;两汉“三代始祖感生说”述论[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马一虹;;古代东亚汉文化圈各国交往中使用的语言与相关问题——以唐、日本、新罗和渤海为中心[A];“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罗斯宁;;论辛弃疾词中菊花和鸥鸟的意象[A];2003中国上饶辛弃疾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黄竹三;;祭祀戏剧的流动性演出[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王馗;;雍正解放贱民令与中国戏曲发展(初稿)——苏州梨园会馆碑刻研究之二[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金顺姬;;《大头和尚》的源流及形态流变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才智;元白诗派成立之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阿风;徽州文书所见明清时代妇女的地位与权利[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郑f媐,

本文编号:19321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321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