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周扬、卢那察尔斯基文艺思想比较论

发布时间:2018-05-25 15:45

  本文选题:周扬 + 卢那察尔斯基 ; 参考:《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硕士论文


【摘要】:周扬、卢那察尔斯基曾经分别是中苏两国建国后的重要文化领导人,也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家。他们都自觉地执行时代的威严命令,建构了以政治为轴心话语的文艺思想:夸大文艺的社会政治作用,强调文艺的阶级性和党性,主张争夺文艺领域的话语霸权,积极推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从而忽视了文艺自身的规律和独立性。这些思想在中苏文艺生活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他们的文艺思想也具有复杂和多方面的内容。 对周扬、卢那察尔斯基的文艺思想进行分析比较,总结他们在文艺理论与批评方面的异同与得失,对于把握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与思潮,建设新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有着重大的学术价值。
[Abstract]:Zhou Yang and Lunacharski were important cultural leaders and famous Marxist literary theorists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Soviet Union. They all consciously carried out the authoritative orders of the times and constructed literary and artistic ideas with political discourse as their axis: exaggerating 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role of literature and art, emphasizing the class nature and party spiri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advocating the struggle for discourse hegemony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 and art. Promoting "socialist realism" actively, thus neglecting the law and independence of literature and art itself. These thoughts have had a great impact on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life of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At the same time, their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also have complex and multifaceted con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literary and artistic thoughts of Zhou Yang and Lonatarski, sums up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and holds the theory and trend of thought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rt theory in the new century has great academic value.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I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文;在“传统”中寻找“现代”——浅谈汪曾祺“聊斋新义”系列小说对《聊斋志异》原著的改写[J];蒲松龄研究;2004年02期

2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3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4 高磊;;略论中国近代小说理论的建立[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岑琳;朱浩;;沈从文文学批评的禅学意蕴[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江守义;“艺术一人生”的传记批评──论李长之的批评实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田华;;胡风关于作家与生活“对话”的理论意涵[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8 李燕;;论九十年代文学的边缘化与多元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9 李春;龙佳兰;;启蒙情怀下的成仿吾早期文艺批评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10 王慧;;走近那座料峭的孤岛——阅读北岛的<触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常静;;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风格学[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刘广远;;狂欢化:莫言小说的话语方式——试论《四十一炮》[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郝明工;;世纪文学的中国命名——关于“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若干思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霍俊明;;“还有什么色彩留在这片荒原?”——1957年的穆旦或一个时代的灵魂史[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5 易彬;;“秘密”的写作——穆旦形象考察(1958~1977)的一条线索[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6 霍俊明;;新诗史叙述中郭小川与贺敬之的经典化变动[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小刚;王莹莹;;在“名”与“实”之间——重释《风景》兼及“新写实小说”的“起源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2)[C];2010年

8 吴子林;;文学与政治的双重迷失——“文革”时期文学理论及其反思[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1.1)[C];2011年

9 陆克寒;;瞿秋白文艺思想的构成要素与内在理路[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一辑)[C];2007年

10 丁秀强;;再谈文艺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耿强;文学译介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董秀丽;20世纪90年代女性诗歌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刘阳;张承志小说创作——生命与灵魂的超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丽伟;深层呼唤与别样的叙事[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孔晓音;李锐小说中的革命历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孙倩;论中国幽默儿童文学创作的发展与演变[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莉芳;九十年代以来“学府散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牛欣;新时期以来张爱玲形象的重构[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赵鸿洁;王蒙小说语言浅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33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33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6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