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视角看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的目的和方法
本文选题:目的论 + 翻译目的 ; 参考:《外国语文》2011年04期
【摘要】:林纾是晚清时期中国文学译坛一位杰出的翻译家,有"译界之王"之称。选取了林纾早期所译的一部杰作《黑奴吁天录》,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他翻译的目的和方法。林纾的翻译目的包含政治和文化两方面,为了达到其目的,采用了保留、节略、删除和增加等多种翻译方法,最终促成了该译著在目的语文化的成功。
[Abstract]:Lin Shu is an outstanding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circle of Chinese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this paper selects a masterpiece translated by Lin Shu, "the Black Slave exhortation of Heaven", to analyze the purpose and method of his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 Lin Shu's translation aims include both political and cultural aspects. In order to achieve his purpose, he adopts various translation methods, such as reservation, abridgement, deletion and addition, which ultimately contribute to the success of the translatio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
【作者单位】: 四川外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分类号】:H059;I04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鸿卿;清末民初小说分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2 张运君;京师大学堂和近代西方教科书的引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3 王青;;目的语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莎士比亚作品在中国的早期译介[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马兵;林纾的矛盾——兼谈他与“五四”文学先驱者文学观念的异同[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5 林佩璇;林纾翻译研究新探[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6 刘建萍;论沈鹊应的诗词创作[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琦珍;文学转型时期的矛盾与惶惑——林纾试论[J];闽江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潘承玉;唐五代通俗小说综论[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9 刘进才;徘徊于史实与虚构之间——中国现代历史小说观念探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毕耕;古文万无灭亡之理——重评林纾与新文学倡导者的论战[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子满;文学翻译中的杂合现象[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2年
2 贺显斌;论权力关系对翻译的操控[D];厦门大学;2004年
3 庄逸云;清末民初文言小说史[D];复旦大学;2004年
4 章艳;清末民初小说翻译规范及译者的应对[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杜慧敏;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复旦大学;2006年
6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7 包莉秋;功利与审美的交光互影:1895-1916中国文论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8 高志强;《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文学初探[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9 杨萌芽;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10 叶庄新;跨越文化的戏剧旅程[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黎明;“五四”新文学与出版业互动关系初论[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2 易芳;初探文学翻译的变异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贾青青;文学翻译中的文化因素[D];天津师范大学;2002年
4 林娟;在中国文学传统与外国文学资源之间——谈林纾的翻译和创作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5 张丽君;林纾的文学翻译活动与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互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黄晏;从有意误译看译者的能动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姜永全;佛经翻译及其对中国学术思想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蒋建梅;林纾的言情小说观[D];湘潭大学;2003年
9 顾庆阳;影响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的文化因素[D];东华大学;2004年
10 王姝婧;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看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问题[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莉莉;;许渊冲的用心——从目的论看许渊冲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党莉莉;;从目的论看许渊冲的中国古诗翻译理论与实践[J];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3 李艳霞;;从目的论看梁实秋和鲁迅翻译观的异同[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张江华;;论翻译选择的目的性——胡适翻译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9年23期
5 于素芳;;从翻译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以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两个中译本为例[J];大众文艺;2009年24期
6 周志莲;;从《洛丽塔》译本看目的论的局限性[J];怀化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7 毛新耕;杨婕;;翻译目的对翻译策略的影响——以《红楼梦》节选部分“黛玉吐真情”的两个译本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8 李婷;张凤安;;功能翻译理论与《浮生六记》中的女性形象[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9 潘悦;;从林纾翻译《黑奴吁天录》看译者的翻译目的[J];文教资料;2010年32期
10 梁真惠;陈卫国;;严复译本《天演论》的变异现象——以功能翻译理论为视角的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蒋祈楠;;翻译目的论指导下中国古典诗词的意象和意境美的翻译[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贝;;目的论关照下的《达·芬奇密码》中译[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张亚丽;;戏剧翻译标准问题初探[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5 黄裳裳;;理解“典型环境”观念的理性基础及多元视角[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侯灵战;《天问》和《约伯记》中的理性精神[N];中华读书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金涛;把中国智慧翻译到西方[N];中国艺术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何子章;差异及对立的终结[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2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温年芳;系统中的戏剧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4 吕黎;中国现代小说早期英译个案研究(1926-1952)[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栾英;《牡丹亭》英译的描述性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章峗;从目的论看傅东华《飘》译本的合理性[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李靖;从目的论角度评析《海狼》的两个中译本[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郭丽梅;从功能翻译理论角度析《红楼梦》中的归化与异化[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4 陈晓霞;从目的论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李琦;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女性主义翻译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王翠;从目的论角度论戏剧翻译[D];苏州大学;2007年
7 李希;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8 吴巧芬;从目的论角度看《京华烟云》中的民俗翻译[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9 韦伟华;从目的论看《浮生六记》两种英译本[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常笑;从目的论角度看林纾与魏易合译的《块肉余生述》[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934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34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