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徐复观的“老庄艺术精神”阐释

发布时间:2018-05-27 21:46

  本文选题:徐复观 + 老庄艺术精神 ; 参考:《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摘要】:徐复观研究思想史之外,对中国文学、美学亦多有阐发并取得重要成绩。他标举"中国艺术精神"这一极具概括性和建设性的中国美学范畴,不仅在台港地区及海外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获得了大陆美学界的高度推崇。以老庄人性论为根柢建立的"老庄艺术精神"是其所谓"中国艺术精神"的主体。通过修养工夫、精神境界和中国山水画论史三个层面老庄之道与近代艺术精神实现了沟通。"老庄艺术精神"在中西比较视野下呈现出独具中国特色。
[Abstract]:Besides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ought, Xu Fuguan has also elucidated and made important achievements in Chinese literature and aesthetics. His proposal of "Chinese artistic Spirit", a broad and constructive category of Chinese aesthetics, has not only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in Taiwan and Hong Kong and overseas academic circles, but also won high esteem from the mainland American scholars. Laozhuang Art Spirit, which is based on Laozhuang's theory of human nature, is the main body of the so-called Chinese artistic spirit. Through the cultivation of time, spiritual realm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theory three levels of Lao Zhuang Road and the spirit of modern art to achieve communication. " The spirit of Laozhuang Art presents its own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is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2008年度青年科研项目(批准号:08JDQNXM006)
【分类号】:J120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曹胜高;;先秦诸子天论的形成及其演变[J];古代文明;2007年01期

2 李咏丰;从“民本”到“民生”——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J];呼兰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学军;超越传统——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走向[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白春雨;儒家诚信之德及其现代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4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杜磊;古代文论“韵”范畴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胡学春;“真”:泰州学派美学范畴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8 徐文涛;先秦儒家历史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9 魏治勋;禁止性法规范的概念[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康宇;儒家美德与当代社会[D];黑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南;《世说新语》之审美精神初探[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徐燕来;论“风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文婷;论徐复观“为人生而艺术”的文艺思想[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戬;论道德的人性本质[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薇;徐复观庄子思想儒家化倾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闫娜;旷野中的回音[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彭虹颖;老子生态伦理思想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8 谷英姿;论李清照创作中的女性本体意识[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康薇;人性视角下的社会道德建设[D];新疆大学;2007年

10 雷琼芳;论荀子礼学思想的美学诉求[D];新疆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了英;;徐复观“中国山水画论史”视野中的“老庄艺术精神”[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2 李维武;徐复观对中国艺术精神的阐释[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3 李维武;徐复观对现代化与现代性的反思[J];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4 石了英;;徐复观的“老庄艺术精神”阐释[J];北方论丛;2010年01期

5 ;徐复观谈: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J];中国音乐;1997年03期

6 韩三洲;新儒家徐复观的传奇人生[J];海内与海外;2005年11期

7 朱理鸿,张梦飞;刍议形而上学的消解[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S1期

8 石了英;;论徐复观“老庄艺术精神”阐释之儒道汇通视野[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刘建伟;徐复观的中西文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10 张晚林;大地的儿子与上帝的选民——徐复观、牟宗三对杜诗的不同评价的成因探析及其启示[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静;;徐复观和他的《淮南子》研究[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邓文金;;试析徐复观对“现代文化性格”的反思[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3 胡治洪;;专制政治·儒家精神·现代自由主义——徐复观政治思想述论[A];中国哲学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中国传统哲学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东方朔;;善何以可能——论荀子的“性恶”理论[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祁海文;;关于中国古代美育思想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A];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孔德立;;儒家的心灵家园——“孔颜乐处”[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李德仁;;新儒家说易[A];孔学研究(第十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五次暨海峡两岸第八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蒋小波;;“道问学”与“尊德性”——胡适派学人与现代新儒家的“汉宋之争”[A];2008年台湾文学现代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傅永聚;韩钟文;;孔子仁学的文化精神论纲[A];儒学的当代使命——纪念孔子诞辰256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9年

10 徐湘霖;;“纯素”之美与文人的“禅"意识[A];中华美学学会第五届全国美学会议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尹旦萍;徐复观思想的多维展开[N];社会科学报;2004年

2 贺照田(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徐复观的晚年定论及其思想意义[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王守雪;性情充溢的思想家 徐复观[N];社会科学报;2003年

4 郭梦霞;中国重认徐复观[N];中国邮政报;2004年

5 复旦大学哲学系 施忠连;徐复观 需要重新解读的思想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1年

6 记者 陈熹邋通讯员 喻少柏;徐复观文物落户省博[N];湖北日报;2008年

7 记者 晓方 通讯员 洪恩;越过乡愁烛照传统[N];湖北日报;2003年

8 陈克艰;思想与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9 陈克艰;思想与时代[N];中华读书报;2002年

10 谢晓东;从德治理想国到法治下的德治[N];光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守雪;心的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耿波;自由之远与艺术世界的价值根源——徐复观艺术思想的扩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张宏;徐复观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论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孙琪;台港新儒学阐释下的“中国艺术精神”[D];暨南大学;2006年

5 刘毅青;徐复观解释学思想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晚林;徐复观艺术诠释体系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郭荣丽;文化理念的构建与落实[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杨红旗;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论[D];四川大学;2007年

9 李凯;孟子的诠释思想[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史爱兵;20世纪:学人与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芳华;徐复观文化哲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李悦;论徐复观的中国思想史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陈鹏;徐复观消解形上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李婷婷;传统文化与民主政治的对接[D];河北大学;2010年

5 孙慧莲;徐复观《文心雕龙》研究辨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慧莲;徐复观《文心雕龙》研究辨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7 柳闻莺;现代性与儒家心性之学[D];黑龙江大学;2004年

8 王丽;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论[D];西南大学;2008年

9 黄彬;徐复观政治哲学思想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10 郭俊超;心的文化—徐复观对中国文化性格的现代疏释[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43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43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c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