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作为一种批评理论或社会实践——“话语”概念的知识学考察
本文选题:话语 + 语言 ; 参考:《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摘要】:"话语"是当下学界备受重视、使用频率极高的流行术语。"话语"在使用中,其能指与附加功能被无限放大,而所指与基本意涵却呈现出混沌的一面。因而,我们有必要对"话语"概念进行重新的梳理与考察,继而勾勒出"话语"概念的变化轨迹:即"话语"如何突破纯粹的"语言"范畴而进入到更为广阔的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并实现其在社会文化实践领域的批评功能指向的。
[Abstract]:"discourse" is a popular term in the academic world, which is very frequently used. " In the use of "discourse", the signifier and add-on functions are enlarged infinitely, while the signified and basic meanings present a chaotic sid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rearrange and examine the concept of "discourse". Then it outlines the changing track of the concept of "discourse", that is, how "discourse" breaks through the pure category of "language" and enters into a broader field of social ideology and realizes its critical function in the field of social and cultural practice.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彦;;从英汉委婉语对比看中西方文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2 武文刚;;试论索绪尔的语言系统理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3 吕艳萍;在逆向型教学中求语体语言效果——高级英语词汇教学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4 任泽湘;;委婉语与社会[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胡国强;外来词的翻译技巧与规范刍议[J];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6 邓招华;张永辉;;自我的困惑及其克服——论丁玲小说创作转变的心理内涵[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吕俞辉;;非汉语环境下的中国文化教学[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8 吴朝华;翻译与话语语言学[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9 刘洪波;;词频统计的发展[J];图书与情报;1991年02期
10 吴学鲁;英语句子中的主题词[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江新;;初学汉语的美国学生汉字正字法意识的实验研究[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周红红;;文化特色词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范铸;;中国新闻言语行为构成性规则的演绎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卢福波;;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的内容确定、层级划分与项目排序问题[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6 姜岚;张绍麒;王涛;张洪沼;张传东;;普通话水平测试电子语音语料库的开发与建设[A];中国计算技术与语言问题研究——第七届中文信息处理国际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国鑫;语用视野下的会话分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2 徐莉娜;翻译中句子结构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房伟;艰难的生成与暧昧的整合[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海平;《史记》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胡晓东;瑶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洋;对维汉语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罗正副;调适与演进:无文字民族文化传承[D];厦门大学;2009年
8 刘宇;李昂施叔青合论[D];苏州大学;2007年
9 李春红;刘再复“启蒙文论”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10 杨晓;语文课程中人文精神的传承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丹;语言学术语汉译规范化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2 李莎莎;鲁克沁镇吐鲁番木卡姆传承的教育人类学考察[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宝奇;基于切分的汉语连续语音识别技术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平;苍溪方言体貌范畴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0年
5 田坤;小学双语教学设计与实施的行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申兰;英朝后缀派生词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9年
7 林华红;《马桥词典》的修辞世界[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赵倩;从“美国大选”报道看人民网和美国之音中文版新闻报道的话语结构[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9 刘海燕;现代汉语新词语词典研究[D];鲁东大学;2007年
10 吴秀龙;英汉重音对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民;;网络流行语研究与话语理论[J];河池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胡云飞;;语言批判视阈中的话语旨趣及批判原则[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年03期
3 许小娟;;“被xx”的话语学探讨[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4 郑东升;刘晓杰;;福柯的话语观[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朱述超;;拉克劳与墨菲的后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J];中外文化与文论;2009年02期
6 尉文珧;;索温斯基的《话语语言学》简介[J];当代语言学;1987年04期
7 杨春芳;福柯话语理论的文化解读[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4期
8 李幸;;从福柯的权利话语理论看《第二十二条军规》[J];文教资料;2006年09期
9 张魁;;女性主义话语理论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年05期
10 朱晓玲;;通过权力话语理论看林纾翻译策略的选择[J];绥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单德启;;序言[A];族群·聚落·民族建筑——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第十六届世界大会专题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3 钱利强;章志量;;医学生结合专业早期社会实践初探[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唐苏南;胡俊修;;论模拟社会实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新理念[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5 冯燕萍;;浅谈社会实践作文[A];教研撷华——青海师大附中建校45周年论文集[C];1999年
6 郑述谱;;语言单位与词典的类型及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徐鑫;宋建成;;我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利用社会实践构筑人才培养平台的研究与探索[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8 黄品轩;;社区社会实践在德育中的作用[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四卷)[C];2005年
9 王文杰;董静;李振兴;;浅析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趋势[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10 阮镜清;;人类的社会实践与心理发展[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爱琼;社会实践比“特长班”更好[N];东莞日报;2011年
2 本报通讯员 钟林 汪莹 本报记者 靳晓燕;社会实践:仅有热情还不够[N];光明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李杨 实习生 李腾飞;社会实践大学生的成长之歌[N];郑州日报;2009年
4 实习记者 曹吟;社会实践:一颗越嚼越甜的橄榄[N];成都日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苏军;社会实践不只为了盖个章[N];文汇报;2009年
6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教育局 于英;社会实践不可偏离活动初衷[N];中国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柏玲;社会实践难道就为敲章?[N];文汇报;2010年
8 记者 余勤 通讯员 汪长江;社会实践到浙江[N];浙江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志峰 杨帆;社会实践成了“盖章作业”?[N];重庆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苏军;社会实践不能只为“敲个图章”[N];文汇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猛;福柯话语理论探要[D];复旦大学;2004年
2 夏宏;哈贝马斯法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3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高肃秦;阿拉伯语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5 郝运;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林玫;意义、词典与词典释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吴宁;论社会历史发展中非理性的作用[D];武汉大学;1996年
8 荣耀军;多维话语系统的竞争与共生[D];厦门大学;2008年
9 徐先艳;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宁宁;英语时体习得中的类比运用:中国非英语专业学生案例调查[D];复旦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罗群;论修辞学的社会实践[D];广西大学;2007年
2 张明芳;马启西宗教思想与西道堂的社会实践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3 王秀廷;中学政治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曾克强;基于大学生品格培养的社会实践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5 任义芬;社会实践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影响综合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闪茜菁;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邢强;当前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田擎;课外俱乐部培养体育院系健美操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9 王春芳;大学生社会化问题新探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丽娟;北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社会实践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45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194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