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佛教思想对丰子恺散文创作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2-02 19:01

  本文关键词:艺术与宗教的信徒——丰子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科技大学》 2008年

论佛教思想对丰子恺散文创作的影响

许静  

【摘要】: 在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漫画家和散文家丰子恺在其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漫画和散文作品。他的子恺漫画开创了我国漫画艺术的先河,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相比之下,其散文作品没有像漫画那样出名,但是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文学史上放射出独有的光芒。在老师李叔同、夏丏尊等人的影响之下,丰子恺的人生渗透着佛教思想,影响到他的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并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多有体现,特别是通过他的笔端渗入到他的散文创作之中。本文力图通过对丰子恺佛教思想的来源、内容及具体体现的分析,采用文本细读及探究比较的研究方法,探求佛教思想在创作艺术上对其散文创作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释丰子恺佛教思想的来源。通过对丰子恺的身世经历及思想发展的分析,我们发现丰子恺的佛教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其自身的近佛思想、李叔同和夏丏尊等人对其的影响、八指头陀敬安和尚以及特定时代的社会环境对其的影响这几个方面。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丰子恺的人生本苦、无常之恸、因果缘起、护生爱生、无我和无私、心性本净、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追寻等佛教思想内容以及这些思想内容是如何通过他的散文创作而体现出来的。第三部分主要阐释佛教思想对丰子恺散文创作艺术的影响,主要是从佛教思想对丰子恺散文题材选择的日常性、语言风格的独特性、感情的真率和朴实及譬喻的善用与巧用这四个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第四部分则评价丰子恺散文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首先综述学界对丰氏散文的评介,然后以创作艺术为基准,通过对丰子恺散文的日常叙事及自然、朴拙、空灵的艺术风格分析为切入点,对子恺散文在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B948;I207.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9
  • 1 丰子恺佛教思想的来源9-15
  • 1.1 自发的近佛思想9-10
  • 1.2 李叔同和夏丏尊的影响10-12
  • 1.3 八指头陀敬安和尚的影响12-13
  • 1.4 特定时代社会环境的影响13-15
  • 2 丰子恺散文中佛教思想的内容及体现15-27
  • 2.1 人生本苦15-16
  • 2.2 无常之恸16-18
  • 2.3 因果缘起18-19
  • 2.4 护生爱生19-21
  • 2.5 无我和无私21-22
  • 2.6 心性本净22-25
  • 2.7 对生命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追寻25-27
  • 3 佛教思想对丰子恺散文创作艺术的影响27-37
  • 3.1 题材选择的日常性27-29
  • 3.2 语言风格的独特性29-31
  • 3.3 感情的真率和朴实31-33
  • 3.4 譬喻的善用和巧用33-37
  • 4 丰子恺散文在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用37-43
  • 4.1 学界对丰子恺散文的评介37-40
  • 4.2 丰氏散文在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意义和作用40-43
  • 结语43-44
  • 注释44-47
  • 致谢47-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索引5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哈迎飞;艺术与宗教的信徒——丰子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2 哈迎飞;论“五四”作家与佛教文化的关系[J];江海学刊;2003年05期

    3 方立天;;佛教理念与世界和谐[J];今日中国论坛;2006年05期

    4 脩龙恩;茅盾的散文艺术[J];齐鲁学刊;1993年03期

    5 方立天;《近现代居士佛学研究》序[J];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01期

    6 方立天;中国佛教慈悲理念的特质及其现代意义[J];文史哲;2004年04期

    7 林非;;现代散文六十家札记(四)[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79年01期

    8 李红霞;;白马湖作家群简论[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年08期

    9 方立天;禅宗精神──禅宗思想的核心、本质及特点[J];哲学研究;1995年03期

    10 方立天;儒道佛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J];中国哲学史;1996年Z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蕴华;佛教中“摩登伽女”原型与《聊斋志异·乐仲》篇之渊源探讨[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马茂洋;;《聊斋》的宗教美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1年03期

    3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4 邹焰;丰子恺散文浅论[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5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许宁;论马一浮《老子注》中的“以佛解老”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武道房;对戴震批评朱熹理欲观的再认识[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金小方;试论佛教的生命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9 赵炎才;;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基本特征透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10 陈德锦;;文言语体和冲淡风格:《山窗小品》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凡明;;先秦儒法忠孝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李向平;;缘分·功德·共同体——中国佛教信仰的私人性与社会性[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4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姜静楠;;论钟敬文及其隐居纪游之作[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下)[C];2009年

    6 张中良;;大陆文学史上的梁实秋身份问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周全德;;中原农耕文明的人伦日用效应[A];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人类学高级论坛2009卷[C];2009年

    8 姚站军;;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思路:儒道佛伦理文化生态[A];2013年全国哲学伦理学博士后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李祥林;;中国画的尚简精神[A];东方丛刊(1994年第1辑 总第八辑)[C];1994年

    10 徐贞;;论中国传统文化的“乐”[A];东方丛刊(2003年第2辑 总第四十四辑)[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芳;跨语际文学实践中的多元文化认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5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吕若淮;台湾文社及其《台湾文艺丛志》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陈茗;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侯艳;汉译佛经之美术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拉特(Rev. Kallanchiye Rathanasiri Thero);巴利文《长部》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颜水生;论中国散文理论的现代性转变[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欣;乐亭皮影的佛教因素探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淑文;《尚书》德治思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雷丹;中国佛教与道教人生哲学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孙海峰;儒家文化普及经验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理治;佛性的沉浮[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石丽丽;儒家“五伦”思想与中国伊斯兰“五典”思想的比较[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吴迪;藏族传统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胡蓉;民国时期文学书籍插图艺术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岱年;;中国古典哲学的价值观[J];学术月刊;1985年07期

    2 方立天;佛教平等理念对和平与发展的启导意义[J];中国宗教;200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华明;李曙豪;;论池田大作的佛学思想[J];韶关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刘亚明;胡敏燕;;佛教圆融思想的和谐生态智慧[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3 周金萍;;梭罗《瓦尔登湖》中的佛教思想[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4 钟书林;;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范晔佛教思想论析[J];理论导刊;2010年05期

    5 马静卿;刘松;;浅论佛教思想和青少年道德修养的提高[J];网络财富;2010年10期

    6 袁仕萍;谢光辉;;道安佛教哲学思想探微[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7 夏露;苏轼事佛简论[J];江汉论坛;1983年09期

    8 罗时进;;许浑千首湿与他的佛教思想[J];学术月刊;1983年05期

    9 方立天;论佛教文化体系的结构与核心[J];佛教文化;1990年02期

    10 刘密;;鲁迅对佛教思想的二重选择[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成有;刘修志;;全球化背景下的佛教及佛教与民族的关系——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综述[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高凯;;从人口性比例和疾病状况看西域在汉晋时期佛教东渐中的作用[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罗桑开珠;;论佛教对吐蕃社会文化的影响[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余雷;;龟兹名僧鸠摩罗什与佛教文化传播[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章继光;;李白与佛教思想[A];中国李白研究(一九九零年集·下)[C];1990年

    6 王亚欣;;台湾宗教文化与旅游互动研究——以佛教为例[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刘成有;;印顺早期的信仰转向及其意义[A];全球化下的佛教与民族——第三届两岸四地佛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河上麻由子;;佛教与朝贡的关系——以南北朝时期为中心[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一辑)[C];2005年

    9 高建立;;从心性论看朱熹对佛学思想的吸收与融会[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方立天;;心从“正见”始——佛教正见与世界和谐[A];当代中国民族宗教问题研究(第3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 王佳;[N];中国民族报;2010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黄夏年;[N];中国民族报;2011年

    3 特木尔巴根;[N];中国民族报;2005年

    4 张文彪 (作者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5 温金玉;[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4年

    6 张义军;[N];中国民族报;2011年

    7 方立天;[N];中国民族报;2006年

    8 嘉木样·图布丹;[N];中国民族报;2005年

    9 史幼波 冯修齐;[N];成都日报;2005年

    10 国风;[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彦明;牧斋与佛教[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2 傅映兰;佛教善恶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3 耿晓谕;自然、生态与政治[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3年

    4 玄宗女贵莲(释慧莲);东晋佛教思想与文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刘海玲;安倍德卡尔的新佛教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6 高蒙;图塔与礼佛[D];中央美术学院;2012年

    7 索南东主;藏族宗教语言的厘定及其历史意义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洪娜;超越文化相对主义—加里·斯奈德的文化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谢氏映凤(释坚莲);《红楼梦》中的佛教思想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氏柳;佛教德育对世俗德育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涛;汉译佛典中的佛教微观世界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刘后德;唐太宗与佛教[D];山东大学;2011年

    4 张瑞;南宋佛教人物画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杨文野;论佛教中的生态伦理意蕴及其当代价值[D];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

    6 鲁强;明代中期士大夫与佛教[D];山东大学;2012年

    7 周靖娴;南北朝隋唐时期的报应观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8 师彬;佛教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9 温晓敏;佛教与晚明传奇[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全耀;《洛阳伽蓝记》之佛教义理及其表达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艺术与宗教的信徒——丰子恺与佛教文化关系论之一,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24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24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8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