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修辞批评:渊源与特征简论
本文选题:修辞批评 + 本位性 ; 参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摘要】:在修辞学科的众多分支中,后起的修辞批评在当代西方及台湾等地区发展迅猛,在中国大陆也逐渐进入学界话语。然而,与较为传统的修辞学史、修辞理论等其它分支研究相比,此关乎学科前景的领域无论在我国还是西方都还未受到许多主流修辞学者的重视。修辞批评的本位性、历史渊源、区域研究特征等重要问题尚待澄清和深入。本文根据大量资料及相关统计,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考察和辨析。
[Abstract]:Among the many branches of rhetoric science, the latter rhetoric criticism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modern western countries and Taiwan, and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academic discourse in mainland China. However, compared with other branches of rhetoric, such as the history of rhetoric, rhetoric theory and so on, many mainstream rhetoric scholars have not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future of this field in China or in the West. The essentials of rhetorical criticism, such as the origin of histor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research, need to be clarified and deepened. Based on a large number of data and related statistic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and discriminates these problem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博士后项目(1-ZV71)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万云;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 袁影;;当代西方修辞批评研究:格局与走向[J];修辞学习;2007年04期
3 刘亚猛;;当代西方修辞研究的两个特点及其缘由[J];当代修辞学;2010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增宏;;断代修辞学史的新开拓——读宗廷虎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2 易定军;《试论晚唐山林隐逸诗人》文学研究方法述评[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5期
3 陈波;;芳菲高洁赋词章[J];中国陶行知研究基金会会讯;2001年07期
4 王晓娜;王易修辞学的科学性诉求[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3年02期
5 陈炯;;修辞学的学科定位[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郝瑾洁;;近十年的汉语理论修辞学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胡大雷;刘勰论作家个性与风格[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刘为忠;;《神木》:人物符号修辞化与修辞幻象[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9 唐波;;论艺术想象的基本特征[J];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廖广莉;;语音修辞浅论[J];湘南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希杰;;修辞研究,修辞学史,修辞学评论[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云红;西方修辞论辨理论与应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郝建杰;《诗经·国风》地域性考论[D];上海大学;2011年
5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李娜;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伏俊连;俗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聪;现代新儒学文化视野中的梁实秋[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林祥;镜与日:刘熙载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玲;余华《活着》中的死亡叙事及修辞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冯锦锦;《蝴蝶》的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欢欢;概念隐喻理论视角下中国古代诗词的隐喻翻译[D];中北大学;2011年
5 连志荣;初中语文修辞教学研究[D];漳州师范学院;2011年
6 韦统向;语用视角下的汉语辞格幽默效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翠翠;萧红小说修辞话语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8 方雷;《涵芬楼文谈》写作主体素养论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9 张小虎;南朝文人乐府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石龙岩;《庄子》文体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京渊,王淑芹;从女权主义批评看修辞理论的重建[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2 高万云;中国文学的修辞批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刘亚猛;当代西方修辞学科建设:迷惘与希望[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4 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5 邓志勇;修辞三段论及其修辞运作模式[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6 高万云;文学的修辞批评之中西比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樊明明;修辞论辩与非形式逻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陈龙;当代文化批评的修辞策略[J];江海学刊;2001年02期
9 张滟;新修辞学中话语语境框架的建构[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10 李小博,郭贵春;科学修辞学的方法论意义[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柴改英;英语广告语篇的同一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任超;女权主义修辞批评[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廖文兰;;潮州弦诗乐浅探[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孟昭泉;;店名文化的再认识[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3 解淑红;;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宗教渊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4 吴海庆;;王夫之学术思想的渊源与贡献[J];船山学刊;2008年01期
5 阿绒呷措;周翔飞;罗敏;;川西康巴藏戏五大流派的渊源及发展[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郭佳;;苏格兰风笛初探[J];当代艺术;2010年04期
7 张军强;;魏晋名士道家人格思想渊源管窥[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杜天龙;;浅论郯城唢呐曲的渊源及其代表曲目的艺术价值[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9 卢凤平;西方文学与神话[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10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形制渊源探究[J];中国音乐学;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日庆;;漳台五缘关系渊源初探[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卢建一;;福州船政文化的渊源与发展[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3 郭建忠;林国平;;马祖民间信仰的渊源与特点[A];海峡两岸五缘论——海峡两岸五缘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蔡清泉;;蔡氏渊源初探[A];蔡襄学术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福建省蔡襄学术研究会纪念蔡襄诞辰99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君尧;;船政文化产生与福建海洋文化渊源[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6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朱富华;;中医药诊疗变态反应病的渊源发展[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8 邓子美;;学术史的尝试之作——论朱熹《伊洛渊源录》[A];朱熹与中国文化——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论文集[C];1988年
9 ;前人有关“延平四贤”和闽学渊源的题咏[A];朱熹与闽学渊源——“延平四贤”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10 柯远扬;;朱熹闽学学术思想的渊源[A];海峡两岸论朱熹——纪念朱熹诞辰865周年暨朱熹对中国文化贡献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蓝旭;《台湾文献汇刊》印证两岸渊源[N];福建日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单憬岗 实习生 吴维杨;我们与海南的渊源很深[N];海南日报;2009年
3 何先龙;水东宋氏土司与贵州的渊源[N];贵州政协报;2005年
4 北大天正公司CIO 张明;百兆大邮件也能轻松快捷传递?[N];网络世界;2001年
5 望江 宋康年;月到中秋分外明——兼谈唐代月宫镜与中秋月的渊源[N];中国文物报;2011年
6 曹明;党群关系的渊源[N];辽宁日报;2003年
7 ;民间信仰之渊源[N];海峡时报;2001年
8 ;白酒与户外广告的渊源[N];经理日报;2003年
9 李艳;浅谈曲艺艺术的民俗渊源[N];青海日报;2002年
10 罗德;突出艺术和传统的渊源[N];中国服饰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影;修辞批评新模式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2 裴国清;《内经》气功“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及其对后世医家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3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由明言;邪教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金前文;汉赋与汉代《诗经》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冯文林;《内经》治则治法学说的渊源与形成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付琼;徐渭散文的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D];复旦大学;2004年
9 程美华;孙原湘诗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陈德福;《庄子》散文“三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保华;中国人物画“传神”的历史渊源探析[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2 崔敏;留守与突破:缪斯之魂的艰难求索[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3 储晓军;魏晋游仙诗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4 沈宏芬;叶公超诗学思想及其渊源[D];中南大学;2008年
5 王雅荣;“猴s兦栏尽惫适碌脑戳骷把荼鋄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秋艳;龚贤积墨画风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柴永昌;韩非子“术论”及其渊源考辨[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国华;梁实秋文学批评与转换应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小燕;邓小平不结盟思想探析[D];郑州大学;2007年
10 刘云飞;蔡元培教育思想探源[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74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37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