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词在文学创作手法上对庄子的继承
本文关键词:苏轼“平淡”美的意蕴及其思想渊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工业大学》 2008年
苏词在文学创作手法上对庄子的继承
陈艳
【摘要】: 庄子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苏轼的文学创作即深受他的影响。本文旨在从意境、风格、说理、修辞、用典、题材、文辞等不同角度着手,以尽量全面地分析与归纳苏词在文学创作手法上对庄子的继承,并力图对此作一些新的阐释。 第一部分,通过列举庄子的影响在后世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尤其是在苏词作品中的体现,直观地证明庄子对苏词的创作确实存在广泛而明显的影响。 第二部分,首先回顾苏轼跌宕起伏的一生,然后分析苏轼逐步接受老庄的道家思想,并将其融入自身的文学创作理念之中的过程。 第三部分,首先论证了庄子对苏词创作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哲学思想和创作理念之上,还体现在创作手法之上。然后,从意境、风格、说理、修辞、用典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苏轼在文学创作手法上对庄子的继承与发展。其中,对意境方面的论述包含了苏词中豪放、婉约、旷达等不同风格的作品对庄子所分别作出的继承;而对风格方面的论述则从题材选择和自由想象两方面对这种继承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通过从各个角度对分析苏词在文学创作手法方面所受庄子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研究范围得出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结论,从而更为深刻地把握苏词是如何汲取、借鉴前人的文学创作经验来推动词坛创作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从更多角度来把握庄子和苏词对苏轼之后的词坛创作——如辛弃疾、姜夔等词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程;论苏轼词的自由性[D];延边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军;苏轼“平淡”美的意蕴及其思想渊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张梅;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J];东南文化;2004年04期
3 马银华;此心安处是吾乡——论苏轼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J];东岳论丛;2004年05期
4 张爱民;宋代文学家与《庄子》[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郭筱筠;纵横中度 境皆天就——试论苏轼词意境的创造[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1期
6 赵维平;东坡词的出世倾向浅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金燕;试论苏词在艺术上对庄子散文的继承[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陈代湘,鞠巍;此心安处是吾乡——从词看庄子对苏轼的影响[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李春丽;;题序:苏轼对词叙事功能的开拓[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王渭清,杨海明;论苏轼文艺思想的庄学渊源[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光福;赵瑜;;聊斋诗意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1期
2 刘艳玲;;娇娜:栖居在精神家园里的一只美狐[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3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4 赵爱华;;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高智;试论孟子的家庭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6 厚实;郭彤;;宫体诗与花间词文本生成背景比较解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陆军;;古代羌藏盟誓习俗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8 杜丽萍;;秦七黄九谪居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9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10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英美诗人困境中的自觉审美精神[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交叉学科卷)[C];2005年
2 刘建国;;意境欲开 心花竞吐——试论陶艺的意境表现[A];第九届全国陶瓷艺术设计创新评比暨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孟庆阳;;唐前奏议文体的发展演变及其特征[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鸿仪;;论中国画的“内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7 孙竞昊;;明朝前期济宁崛起的历史背景和区域环境述略[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8 刘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种类、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9 韦大文;;《黄帝内经》中“味”与气、阴阳、五行的相关性研究[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十四次脑血管病康复学术会议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九次养生康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柳立言;;宋代墓志铭的虚与实及其反映的历史变化——苏轼乳母任采莲墓志铭探微[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历史变化:实际的、被表现的和想象的”历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刘巍;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10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唐珣;柳与园林造景[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轶芳;叶梦得及其词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4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郭伟婷;吴潜任官庆元府时期词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高明宇;高卉民先生写意画之写与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颖;谈水彩画的装饰性语言[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郑新新;现代书籍设计中材料运用的新趋向[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刚;独树一帜 不域于世──浅淡苏轼词在题材和内容上的革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2期
2 石志鸟;;论苏门四学士以诗为词的创作倾向[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薛梅;人生缺憾中的追求——苏轼词所展现的人生取向[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王德军;苏轼“平淡”美的意蕴及其思想渊源[J];长春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5 曹明升;苏轼与“词风转变”[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6 张梅;儒道互补与中国文人的心理结构[J];东南文化;2004年04期
7 马银华;此心安处是吾乡——论苏轼随缘自适的人生哲学[J];东岳论丛;2004年05期
8 张爱民;宋代文学家与《庄子》[J];德州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彭玉平;;唐宋语境中的“以诗为词”[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李红萍;对人生的执着和超越——谈苏轼词的人生哲学[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相宗;苏轼词风格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2 孙晓红;苏轼词中女性形象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3 翟晴;儒、释、道三家思想对苏轼创作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0年
4 仇园园;《庄子》“自由”观及其思想价值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文师华;论苏轼的诗歌美学思想[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2期
2 俞士玲;谈苏轼文学中的幻变异化[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顾易生;;庄子的文艺思想[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3期
4 赵晓岚;论宋词小序[J];文学遗产;2002年06期
5 朱良志;“虚静”说[J];文艺研究;1988年01期
6 张海鸥;论词的叙事性[J];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华;生命如歌——浅析苏轼词中的人格美[J];名作欣赏;2005年16期
2 闫改珍;;论苏轼词的婉约性[J];科学之友(B版);2006年03期
3 王树来;;论苏轼词中潜在的自我形象[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4 周万明;;同声叹息 别样情怀——兼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06期
5 迟宝东;试论佛禅对苏轼词之影响[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6 刘晓东;;苏轼词中的女性形象探析[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许菊英;;一洗万古凡马空——苏轼词中“士大夫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J];职大学报;2006年03期
8 宋颖;;苏轼词中悲剧意识的弱化及其同道家思想的关系[J];理论月刊;2008年11期
9 戴如意;;从苏轼词中“梦”的意象看苏词的审美意蕴[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10 高国雄;;领悟苏轼词作的“中和”之美——以《定风波》与《水调歌头》为例[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水德;;庄子思想三重间架论[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2 张崇琛;;密卅的文化氛围与苏轼知密卅时期思想与创作的转变[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3 丁媛;;论《庄子》中的审丑意识[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马涛;;《庄子新探》赢得高度评价[A];河北史学会通讯(1987)[C];1987年
5 万斌生;;苏轼在王安石变法运动中的阶段性表现[A];江西省抚州市社科联论文集(2002-2003)政治类[C];2003年
6 方健;;苏轼在徐州[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李霜琴;;试论李白与苏轼豪放性格之同异[A];中国李白研究(2000年集)[C];2000年
8 孙维城;;论张先对苏轼词学思想的影响[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9 李静;;东坡词,,以壮美之笔写士大夫之思[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孟周;;庄子体道次第思想简述[A];《国学论衡》(第四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素梅;[N];四川政协报;2003年
2 沈厚鋆;[N];中国文物报;2001年
3 汪贵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京夫;[N];陕西日报;2002年
5 木斋;[N];中华读书报;2004年
6 ;[N];宜兴日报;2008年
7 王德义;[N];文艺报;2003年
8 撰文 封强军;[N];九江日报;2008年
9 杨艳梅;[N];吉林日报;2005年
10 苏晓晗;[N];美术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东;自然之道与美学[D];西南大学;2010年
2 许外芳;论苏轼的艺术哲学[D];复旦大学;2003年
3 梁银林;苏轼与佛学[D];四川大学;2005年
4 刘亚璋;生命与自由[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5 何永波;李齐贤汉诗创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万勇华;庄子的理想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丽慧;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D];复旦大学;2007年
8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宿久高;中日新感觉派文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付粉鸽;自然与自由[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艳;苏词在文学创作手法上对庄子的继承[D];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
2 李瑜;苏轼的经济思想[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3 宋雪茜;苏轼夜游及其对现代夜间旅游审美的启示[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4 刘若斌;苏轼“自我超越”的人文精神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毕爱杰;论苏轼的游记散文[D];宁夏大学;2003年
6 王宁宁;真者无畏·善者无私·智者无忧[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赵玉;论苏轼“以意为主”的艺术审美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谢翊;静故了群动 空故纳万境——苏轼写作主体论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9 孙昂;论苏轼文论中的“自然之理”[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10 姜谢华;苏轼应用文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苏轼“平淡”美的意蕴及其思想渊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7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