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纳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的“文以载道”
本文关键词:丹纳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的“文以载道”——读丹纳《艺术哲学》的感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艺术百家》 2005年01期
投稿
丹纳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的“文以载道”——读丹纳《艺术哲学》的感想
【摘要】:丹纳将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归纳为艺术品产生的规律;中国的“文以载道”可延伸理解为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都负载着的时代精神、理念心态、审美情趣。它们分别从艺术作品产生和形成两个阶段展现了时代特征、社会背景在艺术作品上所留下的深深烙印,因此两者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将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思考,可加深对艺术作品的认识和理解,亦能不失偏颇地全面认识和挖掘艺术作品蕴涵的深厚内涵。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艺术学系
【关键词】:
【分类号】:J0-02
【正文快照】:
法国史学家兼艺术批评家丹纳 (HippolyteAdol pheTaine, 1828-1893)在他的《艺术哲学》中写道:艺术“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风俗””[1],他将此观点作为艺术品产生的规律,并以之作为书中的中心论点。在书中援引的艺术发展史上不同时期各具特点的艺术事象,都是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戈;[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唐建;[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黄永健;[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王妍慧;[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晶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磊;[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3 臧小艳;[D];延安大学;2007年
4 邵嘉蕾;[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5 马金兰;[D];四川大学;2007年
6 孙文刚;[D];天津美术学院;2006年
7 叶俊;[D];四川大学;2007年
8 吕金光;[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宁;[D];黑龙江大学;2007年
10 肖妍;[D];安徽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森明;[J];殷都学刊;1991年04期
2 陈永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3 谢桃坊;[J];社会科学研究;1995年05期
4 成松柳;[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5 周进;[J];影视技术;1995年03期
6 张步中;[J];呼兰师专学报;1998年01期
7 马光;[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03期
8 吴旭君;[J];出版与印刷;1999年01期
9 钟军红;[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10 李锐;[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卢佑诚;;[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石淑安;;[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C];2000年
3 詹石窗;;[A];三生万物——老子思想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中石;[N];北京日报;2000年
2 记者 王黎 俞铮;[N];人民日报;2001年
3 ;[N];北京日报;2003年
4 张东;[N];中国保险报;2003年
5 林治波;[N];人民日报;2003年
6 胡晓明 袁进;[N];社会科学报;2003年
7 张日军;[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许子清;[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朱炳林;[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10 远方;[N];北京科技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宏田;[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朱永香;[D];湘潭大学;2002年
3 林凤仪;[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范永康;[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5 余春瑛;[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舒;[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丹纳的“时代精神”与中国的“文以载道”——读丹纳《艺术哲学》的感想,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77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7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