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的多模态方法探究
本文选题:文学批评 + 多模态方法 ; 参考:《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摘要】:多模态理论是一种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符号学研究方法,它在多个学科都有着广泛的运用。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学语篇也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各种文学作品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模态文本,多模态的甚至包含影音的文学作品已经在网络文学中有所体现,作为文学作品的欣赏者——读者,也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像网络游戏高手一样,徜徉在这种全新的文学语篇中。因此,作为文学评论家,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运用多模态语篇分析方法,摆脱传统文学批评的束缚,寻求新的出路。
[Abstract]:Multimodal theory is a social semiotic research method based on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many discipline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literary discourse is presented to readers in a new way. Multimodal and even audio-visual literary works have been embodied in online literature. As readers of literary works, they have also changed the traditional way of reading, just like the masters of online games. Wandering in this new literary discourse. Therefore, as a literary critic, we must keep up with the times, us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method, get rid of the shackles of traditional literary criticism and seek a new way out.
【作者单位】: 宝鸡文理学院;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编号:09JK025) 宝鸡文理学院重点科研项目(编号:ZK0997)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畔;;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形体诗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2期
2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3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4 辛志英;;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5 杨信彰;;多模态语篇分析与系统功能语言学[J];外语教学;2009年04期
6 曾方本;;多模态符号整合后语篇意义的嬗变与调控——兼论从语言语篇分析到多模态语篇分析转向时期的若干问题[J];外语教学;2009年06期
7 王立非;文艳;;应用语言学研究的多模态分析方法[J];外语电化教学;2008年03期
8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素音;;多媒体英语课堂中意义的多模态构建和传递[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2 李晓娜;;多模态话语分析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海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3 田鑫;;大学英美文学赏析中多模态教学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4 郭炎武;罗小娟;;多模态协同在儿童口语交际教学中的本体价值[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5 高蕊;赵滨丽;;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多模态话语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年12期
6 刘艳方;;多模态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7 陈瑜敏;;奥运电视公益广告多模态评价意义的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王梅;;国外道歉语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彭漪;杨海燕;;多模态平面商业广告语篇的整体意义构建[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赵秀凤;苏会艳;;多模态隐喻性语篇意义的认知构建——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互动下的整合[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党军;;双语词典的多模态化——用户·词典·编者[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赵广州;;从多模态话语理论角度来看交际教学法中的角色扮演[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金顺;英语写作修辞的符号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涂家金;英语论辩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潘鸣威;多模态视角下的口语交际能力:重构与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佟颖;社会符号学与翻译基本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5 张征;英语课堂多模态读写能力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邱宝林;新世纪中国青年导演电影话语建构图景与传播逻辑[D];上海大学;2012年
7 杨志欣;俄语电视广告语篇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8 施光;法庭审判话语的批评性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9 胡丹;学生视角的中国教师批评话语的功能—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10 张立新;视觉、言语幽默的情感认知互动模式—幽默的功能认知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乃军;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电影作品及翻译[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郭恩华;篮球赛事网络英语新闻报道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徐艳艳;系统功能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商业广告语篇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吴莎;教师课堂话语的多模态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许祖华;多模态话语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陈荫;上海世博会英文宣传片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韩蜀君;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多模态广告语篇分析[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8 燕娜;英汉学习词典的多模态语篇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顺臣;新视野大学英语教科书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陈韵如;电影海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战子;多模式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年05期
2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年05期
3 曾方本;静态语境与动态语境的转换及其语义位移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4 辛志英;;话语分析的新发展——多模态话语分析[J];社会科学辑刊;2008年05期
5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年02期
6 胡丹;;Emmett Williams诗“She loves me not”多模式话语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年11期
7 朱永生;话语分析五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8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永刚;;语篇分析整体论下的文学批评[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王英格;;语篇分析与英语教学[J];惠州学院学报;1988年03期
3 郭湛然;语篇分析与英语阅读教学[J];运城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4 唐祥金;语篇分析与语言教学[J];外语教学;1996年03期
5 郑茨萍;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年03期
6 陈红,胡清平;由tactless一词引起的语用分析[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7 邹芙林;从语篇分析看综合英语教学走势[J];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贾永芳,齐立明;有关语篇分析理论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0年S1期
9 慕清;语篇分析:广袤的学术天地——第七届全国语篇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撷萃[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10 刘曼;语篇分析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彦;;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郑静;;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蕾;;评价理论在汉语立法语篇分析中的应用——以《妇女权益保障法》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4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李燕玉;;高年级法语精读课上语篇能力的培养探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罗巍;;浅论语篇分析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7 李清清;;语篇分析隋景喜剧《武林外传》中的幽默[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黄宁夏;;公证书语篇分析与翻译[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瑾;曾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演讲稿语篇模式分析[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韩文鑫 中共党员;热望“重估”之后降临一个文学新时代[N];辽宁日报;2011年
2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辛斌;“批评话语分析”是否失去发展意义[N];社会科学报;2008年
3 (美国)W.J.T.米切尔 李平译;理论死了之后?[N];文艺报;2004年
4 张杰 马广惠 辛斌 吕俊;跨入新世纪门槛的西方文学与语言学[N];文艺报;2004年
5 蔡育曙;开山之钢“诗言志”[N];云南政协报;2000年
6 斯义宁;世纪之交的文学理论研究[N];人民政协报;2001年
7 浙江大学 施旭;究竟什么是“话语”和“话语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8年
8 陶洁;中国人如何编美国文学史[N];光明日报;2003年
9 李国华;走出当前文学批评学的“误区”[N];文艺报;2002年
10 彭红卫;那一棵淡雅的四季桂花[N];文艺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琳;隐喻与文学批评理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颖;“对话”语境中的钱钟书文学批评理论[D];辽宁大学;2009年
3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4 曾常红;汉语论辩体语篇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刘风光;取效行为与诗歌语篇:语用文体学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赵宏宇;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对西方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晓康;态度意义构建世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张玮;隐喻视角下的语篇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邹志远;李w_光文学批评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10 鞠玉梅;英语语篇分析的伯克新修辞模式[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友香;系统功能视角的旅游语篇英汉对比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2 高清凤;将语篇分析引入高中英语课文教学[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林青;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彩凤;衔接理论与阅读理解[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田菊;英文景点介绍的语篇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梁彩霞;语篇分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孙珊;美国总统演讲的语篇分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许秀云;功能语篇分析及其对翻译实践的启示[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王治;话语“空环”的认知语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10 许富强;语篇分析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14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091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