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当代西方新本质主义美学

发布时间:2018-07-20 14:25
【摘要】:正19世纪末,西方学界从"认识论"转向"语言论",思想的语言转向引发的反本质主义与新本质主义思潮,成为美学界影响广泛的学术革命。传统普遍主义艺术本质论的合法性与可行性已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反本质主义思潮无疑为传统经典本体论美学举
[Abstract]:At the end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western academic circles changed from epistemology to linguistic theory, and the anti-essentialism and neo-essentialism caused by the linguistic turn of thought became the academic revolution with extensive influence in the field of aesthetics. The legitimac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essence theory of traditional universalism art have lost the foundation of existence, and the anti-essentialism trend of thought is undoubtedly the traditional classical ontology aesthetic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文学院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志;;道德判断与伦理学的情感主义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2 袁毓林;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J];当代语言学;1996年02期

3 江怡!100732;透视世纪末的美国哲学[J];国外社会科学;2000年04期

4 徐大建;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实质[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5 陈其荣;科学哲学的发展与自然哲学的复兴[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6 吴刚;语言与哲学:关于英美语言哲学的认识和思考[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钱兆华;拉兹洛系统哲学述要[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段新明;从“囚徒困境”看后现代语境下的哲学转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张伟琛;;乔姆斯基的语言学方法体系[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毛崇杰;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杨庆峰;技术作为目的[D];复旦大学;2003年

3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4 安道玉;论意识与意义[D];复旦大学;2004年

5 张萍;亨普尔科学解释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庞立生;理性的生存论意蕴[D];吉林大学;2003年

7 何林;日常生活世界的意义结构[D];黑龙江大学;2005年

8 李兵;论马克思的人类解放的哲学主题[D];吉林大学;2005年

9 徐晗;凯·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现代主义特征[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芳;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邓友超;走向主体间意义的教师主体性——教育工具的一个目标[D];四川师范大学;2001年

3 孙华程;言说的逻辑与沉默之域[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4 胡长兵;后期维特根斯坦日常语言分析中的新哲学观与新批判[D];安徽大学;2004年

5 陈涛;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形式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6 雷良;形而上学的历史命运及其与科学的关系[D];中南大学;2002年

7 唐玉斌;本质主义和必然性问题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晓丰;日常语言哲学中的他心问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娟;摹状词理论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卫花;对蒯因逻辑中“本体论承诺”的探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陶东风;大学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文学评论;2001年05期

2 章辉;;反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3 支宇;;“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4 陶东风;;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熹;;从意识形态性到主体意识崛起——关于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发展变化的几点思考[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杜吉刚;谢春平;;文学本质:一个多元性的存在空间[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宋艳霞;;哲学思潮演变下文学由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的变迁[J];文学界(理论版);2011年06期

4 周红兵;;文学研究、反本质主义与日常生活[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5 范永康;刘锋杰;;建构主义文论再反思[J];河北学刊;2011年05期

6 田龙过;;《文学理论》教材中反本质主义文学提问方式的再反思[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徐向阳;;汉译西方诗学话语空间的拓展——摭论代迅先生《西方文论在中国的命运》的理论视界[J];名作欣赏;2011年20期

8 段吉方;;理论的终结?——“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形态及其历史走向[J];文学评论;2011年05期

9 张大为;;走向理论的深处——关于“元文论”的若干问题[J];文艺评论;2011年05期

10 李波;邹妍艳;;新媒体环境下“草根艺术”的美学思考[J];新闻窗;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王炜;;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本质再考辩的必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周平远;;从文艺社会学看中国文论30年[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4 谢地坤;;新艺术的希望之光或假象——简论阿多诺的艺术哲学[A];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史修永;;图文之争:当代文艺理论的建构与反思[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赖大仁 毕日升;文艺美学的现代性视野[N];中华读书报;2007年

2 毅然;“意派”不是西方抽象艺术[N];中国文化报;2007年

3 ;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扫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张燕鹰;前瞻性的探讨[N];中国文化报;2002年

5 林清凉;多声部“合唱”中的迫问与还原[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梁君;重建文学:从“本土化”再出发[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文学研究:正在越来越远离文学吗?[N];辽宁日报;2007年

8 李建军;重新理解现实主义[N];文汇报;2006年

9 王婷;请中国当代艺术不要丑化自己的“脸”[N];文汇报;2008年

10 刘平;迈入文论之门[N];文艺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宋国栋;艺术的放逐与审美的拯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李自雄;文学本质观:历史审视与当代重建[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伟;罗蒂与关系主义文论[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4 孙利军;作为真理性内容的艺术作品[D];中国人民大学;2004年

5 王刚;社会学视野下的新时期文艺学知识生产[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听;文学理论中的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彬杰;文艺学研究中的反本质主义论争:维特根斯坦与中国[D];西南大学;2011年

3 谢微;反本质主义语境下的文学本质问题[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俊;反本质主义与艺术本质问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刘颖;理论是如何讲述的[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夏开丰;当代英美艺术哲学关于艺术定义问题的逻辑结构[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余慎;为我所用式的大众文化理论[D];河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程圃芳;文艺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现代创新[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婷婷;陌生的熟悉感[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10 李娜;从文学是什么到文学性是什么[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338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338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6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