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实与文学之间穿行——解读新历史主义的文学批评
[Abstract]:New historicism is a kind of cultural poetics which reinterprets historical texts and interprets politics. By establishing the whole connection between text and history, it examines the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research, and looks at literature from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by adop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New historicism reanalyzes the text with marginal discourse, thus criticizing the reality of ideology control in modern society. It regards literature as a part of the system of cultural symbols, emphasizes the reconstruction of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text, and emphasizes the mutual shaping of literature and its context. In the perspective of New historicism, literature is always the cultural power to shape human nature in historical context.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分类号】: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进;新历史主义文艺思潮的思想内涵和基本特征[J];文史哲;200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小康;;文艺学的学科边界问题再思考[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高路,高远;“黄花”=“yellow flowers”?——从一例中诗英译看将互文性理论引入翻译研究的必要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赵诚;通天塔里的镣铐舞者——也谈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钱雯;;文化诗学:理论、方法及局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方维保;浮游在梦想与现实的边缘——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性爱叙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王升明,方维保;欲望与救赎:新时期文学性恋描写透视[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周桂君;;古希腊神话语境下的济慈思想与审美倾向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8 王萍;;“真”与“美”的内涵叩问及认知质询——济慈“美即真,真即美”中的哲学与美学思想研究[J];北方论丛;2006年05期
9 李清;振摆──新历史主义本文阐释模式[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10 文培红;文学批评理论与英美文学教学的新思路——以“新批评”和“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为例[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于海岩;;解析英汉翻译中源语、目的语的意义联想——从互文性角度看翻译的应对策略[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勤;;从互文性看诗歌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穆旦诗《苍蝇》英译赏析[A];国际译联第四届亚洲翻译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胡玉伟;;历史的想象与建构——中国当代文学中的“长征”书写[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岚;超越文化[D];厦门大学;2000年
2 董岭;艺术功能论[D];暨南大学;2001年
3 刘顺利;文本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4 程波;先锋及其语境:中国当代先锋文学思潮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6 姜飞;在解构中建构[D];四川大学;2003年
7 傅书华;蓦然回首[D];河南大学;2004年
8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周建漳;历史及其理解和解释[D];厦门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鲁晓丽;新历史主义视阈下的中国电影[D];兰州大学;2007年
2 王强;余华《兄弟》流行现象解读[D];同济大学;2008年
3 侯健;摧毁:一种后现代文学阐释[D];河南大学;2008年
4 张亚平;论新时期文艺创作中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5 秦良杰;个人与历史——十七年长篇小说一个角度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易小斌;后殖民理论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论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7 刘水平;精英艺术:神的诞生与隐退[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杨新刚;现代中国都市风情小说的文化学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刘淑倩;何其芳文艺思想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刘振球;“无法投递”的感觉——论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主题类型及其生成根因[D];西北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剑华;;苏童:《罂粟之家》中的“历史”与“隐喻”[J];名作欣赏;2010年06期
2 王玉冬;;现代学术与中国艺术史——评李清泉《宣化辽墓:墓葬艺术与辽代社会》[J];美术研究;2010年01期
3 徐克瑜;;当前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的价值观迷失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年02期
4 金丹元;李媛;;新世纪以来中国电视剧的“现实主义”创作探索之路[J];声屏世界;2010年02期
5 杨东霞;李昌银;;《白象似的群山》:一种新历史主义的解读[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强玲;;新历史主义的颠覆与抑制——以长篇小说《兔子,跑吧》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2期
7 丹飞;;从“荒诞”中感悟新历史主义[J];出版参考;2010年Z1期
8 许晓琴;;异于主流的阅读与批评:对位批评[J];当代小说(下半月);2010年02期
9 张无为;;“二战”的另类记忆新解——电影《鬼子来了》与《美丽人生》比较[J];电影文学;2010年05期
10 范永康;;福柯的系谱学与当代文论转型[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疆锋;;西风东渐30年——西方文论与新时期中国文论建设[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敏;;他山之石:论宇文所安之翻译文学史观——以唐“寻访不遇诗”和“相期不遇诗”为例[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李钧;;新什么历史,,而且主义——新历史主义小说流变论[A];中国新时期文学3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5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福柯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推进和发展[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贺翠香;;知识、话语与意识形态——从《知识考古学》看福柯早期的意识形态理论[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6 陶礼天;;编后记[A];《文心雕龙》与21世纪文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波;;德国历史主义经济学的财政思想与国家分配论[A];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汤亚汀;;文化研究语境下的音乐人类学:兼论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学的范式差异[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年
9 马相武;;历史写作中的“新历史”与“后现代”[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10 裴亚莉;;对于一个陈旧的被指称的新感受——辩析中国电影的“民族寓言”性[A];“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昱宁;站在布克奖评委的对岸[N];东方早报;2010年
2 傅汝新;历史文化的反思之旅[N];鞍山日报;2010年
3 本报主任记者 李彤 本报记者 蓝恩发 唐晓诗 刘杰;2010奋发有为[N];沈阳日报;2010年
4 陈太胜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跨学科与开放的文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王侃 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年代、历史和我们的记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郭英剑;应注重构建西方文论研究中的对话角色[N];文艺报;2010年
7 谭庆虎;关于鹤峰作家群的几点思考[N];恩施日报;2010年
8 费振钟 姜广平;文学已进入到一种后小说时代[N];泰州日报;2010年
9 本报见习记者 范昕;“80后”作家 十八般武艺能否重辟文学路[N];文汇报;2010年
10 李保平(辽宁);《集结号》:个体对历史湮没的突围[N];中国电影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维;百年文学之“匪”色想象[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傅洁琳;格林布拉特新历史主义与文化诗学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3 黄健;穿越传统的历史想象[D];浙江大学;2008年
4 王春云;小说历史意识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5 蒋青林;历史话语世界的精魂[D];浙江大学;2006年
6 翟恒兴;走向历史诗学[D];浙江大学;2006年
7 罗秋立;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人类学批判[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永春;在后现代性的地平线上[D];山东大学;2005年
9 李仰智;应然存在的已然追问[D];河南大学;2004年
10 谷红丽;新历史主义和文化唯物主义批评视角下诺曼·梅勒的作品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童欣欣;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看当代文学境遇[D];浙江大学;2009年
2 苗园园;新历史主义视角下的《五号屠场》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陆媛媛;威胁 背叛 争夺[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童双;中国新时期新历史小说中的自我塑造问题[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高清艳;坡的协和与自我型塑[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6 姜雪涛;新历史主义视野下的高中文学阅读教学[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7 李明明;多克托罗《进军》主题的新历史主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8 胡怿;解构历史:从新历史主义视角解读中国当代先锋小说[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9 陈婷;在“小”与“大”之间[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罗丽娟;故乡土地上悄然绽放的花朵[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1355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35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