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文本与政治文本的对话——鲁迅与毛泽东文艺批评思想对读
[Abstract]:The comparison between Lu Xun's thought and Mao Zedong's thought is mostly studied in academic circles, but the study of dialogue between them is ignored by academic circles. As a great writer, Lu Xun's literary criticism is presented through literary texts, while as a great leader and mentor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Mao Zedong's literary criticism is presented through political texts.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分类号】:I210;I0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商昌宝;;青年鲁迅“立人”思想的多义解读[J];鲁迅研究月刊;2007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学谦;科学理性的生命观照——论鲁迅早期的科学思想[J];齐鲁学刊;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城;;“意图伦理”与鲁迅“左倾”之关系辨——兼及鲁迅政治观的特点[J];东岳论丛;2010年01期
2 黄擎;;权力话语与批评话语齿轮的咬合——从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遭际反观20世纪50-70年代的文艺批评[J];理论与创作;2010年01期
3 谢冕;;提升我们的艺术趣味[J];文艺争鸣;2010年02期
4 符杰祥;;鲁迅文学的起源与文学鲁迅的发生——对“弃医从文”内部原理的再认知[J];文学评论;2010年02期
5 华金余;;论鲁迅的戏曲批评:从“人学”视角进行解读[J];沈阳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6 邓文华;;趣味的二律背反之于文艺批评[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7 李政文;;《麦琪的礼物》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8 王丽蓉;胡妮;;论现代主义文学文本中的原型模式——以托妮·莫里森的《所罗门之歌》为例[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9 王初薇;;从传统中国“鬼”到西方现代“魔”——论鲁迅“个人—人道”思想的发展[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钱理群;;部分台湾青年对鲁迅的接受[J];鲁迅研究月刊;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盛勇;;走向历史和文化的深处——毛泽东时代的“鲁迅现象”研究论纲[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代晓东;王小平;;现代文学经典阐释的文学人类学向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符杰祥;;对鲁迅“弃医从文”的再解读[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4 曾令霞;;鲁迅与中国“戏台”文化[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5 林毓莎;;浅论余象斗《水浒志传评林》评点的价值[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6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稿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7 贺晓宏;;民族资产阶级图像的重构——《大染坊》意识形态分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成敏;;试论瞿秋白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过程中的地位[A];瞿秋白研究文丛(第二辑)[C];2008年
9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稿约[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6)[C];2008年
10 张星星;;胡风事件研究述评[A];国史研究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述评:第七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2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3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4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5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6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7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8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9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江子;文艺批评不是工业产品[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登伟;存在与理解[D];河南大学;2010年
2 张昭兵;语言论争与作家的现代汉语体验[D];复旦大学;2010年
3 孙秀丽;克里斯蒂娃解析符号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其;鲁迅艺术思想中的灵魂意识及其现代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5 阿布都沙拉木·旭库尔;古代突厥文碑铭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廖斌;《文讯》杂志与台湾当代文学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宋扬;论伊藤虎丸的鲁迅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刘青汉;希伯来文化关联中论鲁迅在暴力面前的困境[D];兰州大学;2006年
9 杨懿斐;《朝霞》:“文革”后期主流文学的样板[D];吉林大学;2006年
10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亮;论80后文学中独特生命体验[D];西南大学;2010年
2 周淑;战时国统区的鲁迅话语[D];西南大学;2010年
3 李晓晨;鲁迅与卡夫小说社会批判主题与反讽艺术的比较[D];吉林大学;2010年
4 毕延国;对于“文学边缘化”的认识与思考[D];山东大学;2010年
5 王建超;《故事新编》的话语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王志林;鲁迅的人生体验对《野草》创作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0年
7 贺菲菲;《烛虚》与《野草》的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丁媛媛;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之翻译技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文颖;罗兰·巴特“作者死亡论”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韩中英;鲁迅古典文献研究初探[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40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4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