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无限自我:《奥兰多》中的双性同体表现

发布时间:2016-12-16 02:23

  本文关键词:『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华中师范大学》 2007年

无限自我:《奥兰多》中的双性同体表现

张可可  

【摘要】: “双性同体”这一观点由来已久,,它源于希腊神话,并且在哲学、宗教、心理学和文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然而,第一次正式将这一观点带入文学创作理论的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里亚·伍尔芙。伍尔芙在1928年发表的《一间自己的房间》中明确提出将“双性同体”这一概念运用于文学创作中,并且指出一位真正的作家的创作头脑应该是双性同体的,这样才能产生出最伟大的作品。伍尔芙不仅提倡这种创作思想,并且把这一思想融入到她的文学实践中。在她创作的众多小说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长篇小说《奥兰多》。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奥兰多生活了近四个世纪,从16世纪的伊丽莎白时代一直到1928年的现代社会。他曾是伊丽莎白的宠臣,詹姆斯时代的贵族少年,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然而,最为神奇的是他在发生暴乱的君士坦丁堡沉睡数日后,从一名翩翩少年变成一名漂亮的贵妇,回到英国后又成为颇有成就的女作家。 文章将小说人物分析与写作方法的分析结合起来,探讨了“双性同体”思想的双层涵义,即“双性同体”既是一种创作指导思想同时又是一种理想的人类思维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主人公奥兰多及其他一些具有双性同体特性的人物,并着重剖析了变性对奥兰多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指出双性同体这一思想可成为人类跨越性别障碍以扩展自我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文章还探讨了双性同体这一思想作为伍尔芙创作指导思想是如何在《奥兰多》这一文本中具体体现的。本文认为这一理想的创作指导思想主要是通过隐喻、转喻两种语言模式以及叙事角度的转换等实现的。 伍尔芙所提出的双性同体思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后来的女性主义学者如肖瓦尔特、西苏等均对此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由此可见,伍尔芙的双性同体思想不仅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伍尔芙的创作思想和实践有着重大的参考意义,特别是对于《奥兰多》这部小说的理解;而且这一思想对于当今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的发展也起着拓展视野的作用,可以借此跨越性别矛盾和性别差异的传统思路,进而推行一种更具包容性、更趋完美的思维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伍尔芙的双性同体思想和实践成为时下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I561.07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 in Chinese5-6
  • Abstract in English6-8
  • 1. Introduction8-10
  • 2. The Idea of Androgyny10-16
  • 2.1 The origin of the idea in Greek mythology10-11
  • 2.2 The reflection of androgyny in philosophy, religion, and psychology11-13
  • 2.3 Expressions of the idea in English literature13-16
  • 3. Woolf's Idea of Androgyny16-22
  • 3.1 The factors that promote Woolf to propose the idea16-17
  • 3.2 The idea of androgyny in Woolf's "A Room of One's Own"17-22
  • 4. Androgyny as an Ideal State of Mind in Orlando22-32
  • 4.1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novel Orlando22-23
  • 4.2 The androgynous character Orlando23-26
  • 4.3 The influence of sex change on the self-development of Orlando26-29
  • 4.4 Androgyny in other characters29-32
  • 5. Androgyny as an Ideal Writing Style in Orlando32-39
  • 5.1 The narrative language in Orlando32-35
  • 5.2 The narrative viewpoints in Orlando35-39
  • 6. Conclusion39-41
  • Bibliography41-42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娟;转喻与隐喻——吴尔夫的叙述语言和两性共存意识[J];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01期

    2 周乐诗;『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J];文艺研究;1996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梅晓云;对伍尔夫及其《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霜红;;从生命的创造到文学的创造——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双性同体对神话思维的逃离与飞越[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孟娜;;伍尔夫的女权主义立场[J];大舞台;2011年08期

    3 唐院;奥茨《奇境》中的“双性同体”意识[J];妇女研究论丛;2005年03期

    4 赵婧;;杜拉斯《情人》反叛意识的根源和表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5 陈文;;维多利亚时代勃朗特三姐妹的女性话语策略[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6 杨玉珍;“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7 朱经苹;侯松;;论《公主》中的雌雄同体[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8 肖立青;;和谐与力量:“双性和谐”文化理想之由——论“双性和谐”理想的文化渊源及理论基础[J];柳州师专学报;2007年04期

    9 肖立青;;奋争与诚意:女性追求双性和谐文化理想之旅[J];柳州师专学报;2008年02期

    10 李春宁;;伍尔夫与海明威死亡主题之比较[J];名作欣赏;2007年1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关合凤;东西方文化碰撞中的身份寻求[D];河南大学;2002年

    2 胡泓;从他者到他们[D];河南大学;2003年

    3 高奋;弗吉尼亚·伍尔夫生命诗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晓晰;论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中的时间概念[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崔琦超;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理想在奥兰多身上的体现[D];郑州大学;2010年

    3 郑捷;消解二元对立论[D];山东大学;2011年

    4 胡丹;弗吉尼亚·伍尔芙再认识[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5 李文静;从译者的双性视角到翻译主体间性[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6 杨晓敏;从《一间自己的房间》看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景莎;《到灯塔去》:自性的实现[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刘琳琳;并蒂花开一树香[D];黑龙江大学;2008年

    9 周晓晓;论卡森·麦卡勒斯小说中的情感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伟;完美和谐人格的追求[D];兰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湘;二十世纪的吴尔夫评论[J];外国文学;1999年05期

    2 冷东;“双性同体”在文学中的应用综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玉珍;“双性同体”与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1期

    4 穆诗雄;沃尔夫与女权论文学批评[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01期

    5 陈晓兰;关于女性主义批评的反思[J];兰州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6 卢敏,朱伊革;意识流文学背后的现实主义精神[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7 马睿;从伍尔夫到西苏的女性主义批评[J];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03期

    8 柴平;女性的痛觉:孤独感和死亡意识——萧红与伍尔夫比较[J];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04期

    9 束永珍;区别与整合:《到灯塔去》的女性主义解读[J];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01期

    10 柴焰,焦勇勤;语言观的颠覆与重建——论法国女权主义文学批评[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洪灵;《奥兰多》中的时代精神及双性同体思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2年01期

    2 沈芸;;双性同体:女性主义自我探索的理想之路 解析女性主义电影《美丽佳人奥兰多》[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3 刘丽珊;孙田芳;;从《一间自己的房间》和《奥兰多》看伍尔夫的“双性同体”创作理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张昕;;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情结[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刘静;;《远航》与《奥兰多》:从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到双性同体理想的实现[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冀宇;;“夜”与“日”的交融——伍尔夫“双性同体”理论及实践[J];天府新论;2009年S1期

    7 杨晓丽;;乔伊斯与伍尔夫笔下双性同体形象之比较[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04期

    8 王欣;李晓利;;从女性边缘化走向两性交融——弗吉尼亚·伍尔夫《奥兰多》“双性同体”观解读[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3期

    9 纪卫宁,韩小敏;析伍尔芙与莱辛文学创作思想的相似性[J];理论学刊;2004年08期

    10 傅霞;;和谐新境界——探析伍尔夫的女性主义思想[J];语文学刊;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彭大为;;肿瘤分子靶向治疗若干进展[A];海南省第二届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宋海东;;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症治疗进展[A];2009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荣五;;不织布在农业上之应用[A];全国非织材料在农业领域应用推广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李向红;;各国QA组织及全球QA会议介绍[A];第一届全国毒理研究质量保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雷杰;;美国鲍宾展览会技术考察报告[A];二十一世纪缝制设备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1年

    6 陕西省社科院经济所课题组;;建设中国西部影视城 发展高科技文化旅游[A];2003年陕西经济社会蓝皮书——陕西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设[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小薇;[N];中国服饰报;2010年

    2 江晓原;[N];中华读书报;2007年

    3 刘海昕;[N];经济日报;2004年

    4 赵保国;[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5 赵保国;[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6 记者 俞家骅;[N];中国黄金报;2006年

    7 刘宗明;[N];乐山日报;2005年

    8 财经女作家 沈威风;[N];中国房地产报;2008年

    9 扈建华;[N];中国体育报;2006年

    10 张云中;[N];国际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屈雅红;20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2 朱骅;赛珍珠与何巴特的中美跨国写作[D];复旦大学;2010年

    3 刘丹;二十世纪初期英语自传体小说叙事策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4 赵中华;区域旅游的交通组织与管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昕;对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双性同体”的探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6 张玲;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与性别意识[D];苏州大学;2006年

    7 潘建;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差异与女性写作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8 隋晓荻;弗吉尼亚·伍尔夫小说与传记中的事实与虚构[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章颜;跨文化视野下的文学与电影改编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可可;无限自我:《奥兰多》中的双性同体表现[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2 崔琦超;弗吉尼亚·伍尔夫性别理想在奥兰多身上的体现[D];郑州大学;2010年

    3 闫占萍;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双性同体”思想的历史变迁[D];延安大学;2012年

    4 郑炜丽;“双性同体”与弗吉尼亚·伍尔夫[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隋燕;弗吉尼亚·伍尔夫女性主义代表作《奥兰多传》中反映的双性同体思想[D];清华大学;2004年

    6 党啸林;伍尔夫小说中的性别关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胡丹;弗吉尼亚·伍尔芙再认识[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黄鑫;从解构到建构《奥兰多一部传记》中双性同体的隐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刘文;《奥兰多》—女作家的成长历程[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王丹丹;《奥兰多》——超越性别,走向自由[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双性同体』的神话思维及其现代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4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4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c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