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与德莱顿的戏剧语言论比较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Li Yu and Dryden's representative discourse on drama language from the aspects of popularity and clarity, vividness and innovation of drama language. This paper expounds how they evalu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expression in their respective plays according to their own national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respective aesthetic standards of drama, and try their best to advocate and practice the same standards of drama language in different or similar ways.
【作者单位】: 大连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部分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6T035)
【分类号】:I0-03;I106.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礼天;“奇异”味与小说的审美观[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3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索绪尔哲学语言观述评[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4 税昌锡;语义特征分析的作用和语义特征的提取[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5 周桂君;济慈在哥特传统中的超脱与沦陷——《伊莎培拉》的光晕与阴影[J];北方论丛;2005年05期
6 雷红;意象图式和隐喻的非命题意义[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7 易敏;在对译与比较中观察汉语词义系统[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8 张健;中国现代政治讽刺喜剧论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朱秀元;索尔·贝娄小说的二项对立艺术初探[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王雪梅;英语语感的内涵[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何小菲;;“杂交性”策略在跨文化符码中的运用及受众的解读——北京奥运会吉祥物案例研究[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2 周频;;在学习词典中采用语义网络凸显语词意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周红红;;外来词的界定[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吴校华;;汉语象声词理据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孟柱亿;;韩汉孪生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2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黄汉平;拉康与后现代文化批评[D];暨南大学;2004年
4 周海波;现代传媒视野中的中国现代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6 韩鸿;中国大众影像生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7 郝青云;元杂剧曲文与其明传奇改写本的跨文化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5年
8 曹道巴特尔;蒙汉历史接触与蒙古族语言文化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赵鲁平;解读上海外语教育:历史与文化语境的嬗变[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陈建华;元杂剧批评史论——古代部分[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丹;《笠翁十种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2 林如敏;明清小说男性形象弱化现象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3 刘伟生;《历代赋汇》赋序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安平;成熟到奢侈 精致到唯美——李渔文化人格略论[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杨飞;万历剧坛传奇创作繁荣原因初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3年
6 张宇;中国传统建筑与音乐共通性史例探究[D];天津大学;2006年
7 任心慧;试论李渔商业化“治生”方式对其曲论及剧作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8 付安权;东乡族小学生汉语文学习困难与教学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9 赵江南;论李渔的戏曲本位思想在剧本中的表现[D];湘潭大学;2002年
10 刘东方;胡适的文体理论及其文学史意义[D];青岛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松;城市:生活的艺术与艺术地生活[J];艺术·生活;2005年0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源;李渔与德莱顿戏剧理论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黄勇军;李渔短篇小说与薄迦丘《十日谈》叙事比较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2 乔文;李渔与莎士比亚喜剧中喜剧性语言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罗婷;《美狄亚》与《窦娥冤》情节结构比较[D];重庆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596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5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