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与色彩慕课答案_视觉与色彩探讨
本文关键词:视觉与色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视觉与色彩探讨
2012-04-13 15:24 来源:艺术理论 有人参与
人类对色彩的感知与人类自身的历史一样漫长,人类在生活中逐渐对色彩发生兴趣,并产生了对色彩的审美意识。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已可见到原始人对简单色彩的自觉运用,从中国各地出土的彩陶、帛画到欧洲的拉斯科、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古代的工匠们用极简约的色彩笔触创造了极其辉煌的人类文化。人们用美术、宗教、文学、哲学、音乐以及诗歌等形式来赞美色彩,表达色彩的美感以及色彩的意蕴,在建筑、雕塑、绘画、设计等视觉艺术领域直观地表现出色彩的美感。色彩还通过文学、哲学、音乐、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进行着间接的传播,字里行间人们用心灵领略着色彩的美感。中国古代的诗词里就有大量表现色彩的名句,如:“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等等,仅从文字语言的解读中我们就可品味出诗中所表达出的浓郁的色彩意境。作为一种最普遍的审美形式,色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在视觉艺术的创造过程,色彩的运用极其重要。
一、色彩研究概述
科学家牛顿开创了色彩研究的先河,他在1666年发现,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会显出一条象彩虹一样美丽的色光带谱,从红开始,依次是橙、黄、绿、青、蓝、紫七色。牛顿的发现,揭开了色彩与光之间相互依附的关系。在牛顿色相环上,表示着色相的序列以及色相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圆环进行六等分,每一份里分别填入红、橙、黄、绿、青、紫六个色相,那么他们之间表示着三原色、三间色、邻近色、对比色、互补色等相互关系。
牛顿色环为后来的表色体系的建立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12色相环、24色相环等。从色相环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明度有着节奏性的变化,A、B、C三点最亮,为颜料三原色,对应的E、F、G三点最暗,为色光三原色。色相环对我们研究色彩起了十分直观的重要作用,它将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的相互关系以及邻近色、对比色、补色区域清楚地显示出来,对于色彩设计中的对比调和运用非常有用。在色彩研究的进展上,1772年,拉姆伯特做出了色彩金字塔,十九世纪初,龙格设计出立体色彩球,而最有代表性的是奥斯特瓦尔德的色立体和孟塞尔色立体模型。他们通过三维立体的直观形式,把色彩的三属性,有系统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立体形状的色彩结构,对于整体色彩的整理、分类、表示、记述以及色彩的观察、表达及有效应用,都有很大的帮助。
法国新印象派画家修拉、西涅克将色彩视觉空间混合原理在绘画中进行实验,画面效果明快而刺激,富有光的颤动感。在新印象派画中,色彩被分解为纯度极高的分子,相互衬托、相互影响,编织出灿烂辉煌的色彩交响曲。
“新印象派意味着色彩在分光镜里的分裂,它们的混合通过观者的眼睛,色的分解的目的是赋予色彩以最大可能的光亮,通过相并排列的色点在眼睛里产生出色彩的光”(西涅克)。
色彩的视觉空间混合其实是一个视错觉现象,无彩色的黑与白在同时刺激视网膜的情况下,也能产生出色感。光效应艺术(Opticalart)作品通过高密度的变幻着的点与线,使人的眼睛在运动中对画面的某个部位产生出虚幻的色彩感觉。
二、色与色的对比产生色彩关系
世界上任何任何事物的差别都来自于比较,色彩之间的差别更多的是对比而产生的。白相对与黑而言才是白、大相对与小才为大,冷色对暖色而言为冷、暖色对冷色而言为暖。
色彩的变化主要来自于色彩间的对比,简约而和谐的对比产生力量;繁杂而没有次序的对比则会对视觉产生躁音的感觉。对比与调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面,色彩与色彩之间关系的加强即成对比,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关系减弱即为调和,它们是辨证的统一。克莱夫•贝尔意识到“有些颜色搭配的效果给人以快感,有些则使人浑身不安,正如不和谐的音乐一样”。与音乐中七个音阶无目的的组合并不能形成优美的旋律一样,色彩的对比与和谐也要符合人的视觉的审美要求和形式规律。马蒂斯是善于运用色彩对比的大师,他的画面中仅仅使用两三种色彩便能产生出惊人的艺术效果,这种效果是有目的的组织的结果。“绘画要求用十分有意识的、很协调的表现手段去构成它,这同其他艺术是一样的。要像音乐那样去组织力量(色彩就是力量)、组织色调”,马蒂斯同时认为,“必须从创造出富于表现力的整体效果这种观念出发去组织色彩”。色彩间的对比是色彩现象中一个基本规律,它们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而在实际的色彩应用中,色彩的对比是一个多种因素的综合运用,它既包含色彩的三个属性,又牵涉到色彩的面积和形状,要将普遍规律与具体个案相结合,才能设计出优秀的色彩作品。
适当地运用色彩对比因素,有利于烘托作品的主题气氛。色相对比的强弱,取决于色相在色相环上的距离。同类色相对比是同一色相里的不同明度与纯度色彩的对比,调和的因素大于对比的因素,产生出统一、单纯、柔和与谐调,是色调内的改良和轻微变化。邻近色相对比的色相感,要比同类色相对比距离明显些,变化感稍强,可稍稍弥补同类色相对比的不足。类似色相对比是心理色彩范围内的冷暖色系中间的中性色的对比,能保持其明确的色相倾向与统一的色相特征,这种对比,视觉效果显得鲜明而色相明确,但对比的力度不大。对比色相对比的色相感,具有鲜明、强烈、饱满、丰富和运动感的特征。互补色相对比是色环的一百八十度的对比,是色相的最强烈的对比,色感强,响亮而富有刺激性。
同色相和不同色相的色彩都可以产生纯度对比。高纯度的色彩对视觉有强烈的刺激感,令人振奋;而低纯度的色彩平淡柔和。纯度对比的特点是增强用色的鲜艳感,即增强色相的明确感。色彩冷暖的对比越强,刺激力愈强;对比越弱,冷暖的倾向趋平缓。冷暧对比的因素给观者有镇静、刺激、缩小、扩大等心理作用。歌德认为:“色彩的力量决定于明度与面积”,并通过研究确定原色和间色的和谐色域如下:黄:橙:红:紫:蓝:绿,3:4:6:9:8:6。这就是说当黄色为3时,,紫色是9才能取得色彩视觉的平衡,歌德的理论来自于对色彩的色度与明度的思考,从上面的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每对补色的比例关系:黄色的明度和色量是紫色的3倍、橙色的明度和色量是蓝色的2倍、红色的明度和色量与绿色相等。色彩的面积对比是指两个或更多色块存在的面积比例关系。和谐的色域产生静止而安定的效果。
关键词阅读:
延伸阅读:
最新期刊阅读全部
最新论文阅读全部
推荐期刊阅读全部
本文关键词:视觉与色彩,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92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19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