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探析——诗性隐喻解读和翻译的认知视角与诗歌意境的传达

发布时间:2018-08-31 17:42
【摘要】:韦勒克(Wellek)说,诗歌必须是隐喻的①。诗歌借助隐喻意象来实现诗歌意境的传达,诗歌便具有了诗性隐喻的灵性和美。翻译中国古典诗歌时,需要从认知的角度,对诗性隐喻作出明确的辨识及其意义的准确解读,并据此选择恰当的翻译策略,实现诗歌意境的完美传达。
[Abstract]:According to (Wellek), poetry must be metaphorical. Poetry conveys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of poetry by means of metaphorical imagery, and poetry has the spirit and beauty of poetic metaphor. When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identify poetic metaphors and interpret their meanings from a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choos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to achieve the perfect communication of poetic artistic conception.
【作者单位】: 湘南学院外语系;
【分类号】:I046;H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束定芳;论隐喻的诗歌功能[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2 孙迎春;文学翻译意境问题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3 周红民;论隐喻翻译的认知运作方式[J];外语教学;2004年01期

4 孙迎春;“意境”译法探索[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蒋道华;英汉隐喻语用操作对比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4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任风雷;;隐喻意识,隐喻能力和二语习得[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6 宋然然;;语用层面的象似性考察[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徐志敏;图式理论在语篇阅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朱晓红;从认知角度看“上”和“下”的方位性隐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朱宁;陈洁;;“Head”语义扩展分析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袁海霞;;从方位词“内”、“外”探讨亲属称谓的空间隐喻[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袁娟;;隐喻认知推理机制的受制变量研究[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崔冰清;;参见的认知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3 武继红;;论学习词典中隐喻对搭配形成的影响——基于认知语义学的搭配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余建军;;刍议英汉词典例证的翻译[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吉灵娟;;论文化翻译与文学翻译的意境传达[A];福建省首届外事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WANG Tianying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Xiamen University,Xiamen);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邱凯端;;英汉广告语言特性与广告图文隐喻初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侯丽娟;;认知语义学中的原型理论及其外语教学应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庄丽媚;;当代语言哲学的隐喻研究及其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卢水林;;隐喻在英语成语意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章宏;隐喻话语理解的语用认知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2年

2 黄黎星;《易》学与中国传统文艺观[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默凡;现代汉语工具范畴的认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姜玲;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英汉隐喻句对比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5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潘世松;不同年龄段语用主体语体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9 梁晓波;致使词汇与结构的认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10 窦东友;管理、技术与英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静;诗歌隐喻的功能性解读及其认知理据[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2 邱立珍;名祖名词及其应用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3 郑珂;中英情感隐喻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孙厌舒;隐喻与文化——关于美国当代政治隐喻和经济隐喻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黄昱娜;经济类英文期刊中隐喻理解的有效途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和贞;从中外隐喻研究对比看德汉成语的隐喻结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7 李林波;唐诗中典故的英译[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何向花;时间在英汉词汇中的隐喻表征[D];浙江大学;2002年

9 王今;[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陈月红;中国古典诗词翻译中的意境问题刍议[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束定芳;论隐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和语言原因[J];外语学刊;2000年02期

2 束定芳;论隐喻的语言修辞和社会修辞功能[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孙迎春;文学翻译意境问题刍议[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4 李开军;“诗界革命”中“新名词” 地位消长原因之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周红民;翻译图式解析[J];上海科技翻译;2003年03期

6 束定芳!200083;论隐喻的理解过程及其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04期

7 束定芳;论隐喻的运作机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02期

8 任绍曾;;概念隐喻和语篇连贯[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年02期

9 周红民;认知语境与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年11期

10 束定芳;论隐喻的基本类型及句法和语义特征[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军华;意境境界美学现代化[J];南方文坛;1996年05期

2 杨杏华;浅谈诗歌教学中意境拓展[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孙世军,陈在东;意境与中华民族思维方式论纲[J];西安联合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4 吴铁柱;;康德的审美之维——浅谈“审美观念”与“意境”的共通性[J];绥化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唐利群;;从王国维的美学角度看艺术作品的“意境”[J];艺术教育;2008年05期

6 何旭珊;;言有尽而意无穷——试论“言”“意”矛盾与艺术意境[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7 聂小琴;;意境与人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杨晓梅;;古诗词意境英译初探[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9 刘勇强;“意象”与“意境”辨[J];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04期

10 杨献锋;浅析意境在写作中的创造与价值[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傅惠敏;;中西艺术表现论的诗学比较——从“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说起[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林庆扬;;评许渊冲先生的四首韵译唐诗[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3 周海燕;;译诗中的“做诗”成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一辑)[C];2004年

4 江艺;;神似种种[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5 赵忠山;;诗的“空白结构”与“潜信息系统”[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郑寒;;物境·情境·意境 论“创新”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舟[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7 郁龙余;;中印味论诗学比较[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邱正伦;;新人本主义,中国当代艺术美学的主流趋向[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黎宏河;艺术讲堂:深圳保利的公益实践[N];中国文化报;2011年

2 古风;现代意境研究的学科建构[N];光明日报;2002年

3 ;不定与无穷[N];文艺报;2001年

4 钱志富;诗歌的可译性[N];文艺报;2005年

5 陈伯海;由“史”向“论”的转折[N];文学报;2000年

6 田川流;重视文艺的审美表达[N];文艺报;2011年

7 颜长江;画画就是画照片?[N];中国摄影报;2011年

8 夏卫平;略论柳宗元的忧患意识[N];文艺报;2005年

9 赵迪;前途无量的摄影纪实文学[N];文艺报;2002年

10 ;摄影文学 桃花盛开的地方[N];文艺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之昂;肤觉经验与审美意识[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先武;现代意境理论的生成[D];苏州大学;2004年

2 孟瑾;[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3 孙菲菲;许渊冲译诗中的“竞赛”与“创造”艺术[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刘广新;意境·天人合一与诗意的生存[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5 袁哲;文学翻译中审美再现的三个层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雪莲;移境移情[D];中央美术学院;2006年

7 王瑞;论宗白华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美学探索[D];新疆大学;2008年

8 姜义;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中国古诗词英译中意象和意境的传递[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9 杨玉良;意境与典型比较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10 张涛;论文学意境[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2157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157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