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

发布时间:2018-08-31 21:02
【摘要】: 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是象物质生产一样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中为自己争得一 席之地还是避开市场,保持文艺的“严、雅、纯”特征,对这一社会转型期的艺术走向问 题文艺界长期以来众说纷坛、争鸣激烈。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人已习惯将文艺的意识 形态性和文艺的市场性对立起来,把文艺的审美观念与文艺的经济观念对立起来,只看到 艺术生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对立性和矛盾性,而对两者的统一性和一致性则不予理 会或避而不谈,在理论研究方面不能适应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发展的需要,有时甚至造成 了某些混乱。笔者认为,要澄清这类问题,我们很有必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生产理论 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和深入研究: 首先,从作为生产的艺术的视角看,文艺的现实生产形态性是文艺的社会本质的一个 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艺术生产,说到底也不过是生产的一种特殊形态,作为生产的艺术, 理应象马克思所说的,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所以在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像物质生 产一样走向市场,走向消费,合理适度地向市场化倾斜,正确利用市场生产竞争的规律来 促进艺术生产的繁荣,乃是-种历史的必然。 其次,从作为艺术的生产的视角看,艺术生产作为精神生产,毕竟与物质生产有所不 同。艺术生产的目的不象物质生产那样是生产能满足人们自然属性的需要的物品,而是按 照“美的规律”来创造依附于一定的物质载体的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的精神 需要。艺术生产本质上是一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是艺术家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艺术生产作 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更多地包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观念、素质、修养、趣味以 及心境等等极为复杂的心理精神因素,它要求艺术家精神的诸多因素尽可能完美地融合为 具有审美价值的形象。这就构成了它与物质生产的最根本的区别。因此,在提倡艺术走向 市场利用市场价值规律为艺术生产服务时,不能忘记艺术生产的目的本质上是为了创造和 追求审美价值,而不是单纯为了追求商业价值。 其三,从作为消费的艺术的视角看,在市场语境下,艺术产品一般只有以市场形式进 行流通和走向市场,才能使自身的使用价值(审美价值)从潜在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艺 术生产者只有走向市场,通过了解市场及时调整艺术生产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和生产品 种,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消费者多方面的审美需求。面对市场经济的挑战,艺术家不 应躲闪回避,而应力争在市场上找到充分发挥艺术生产潜能的最佳位置,及时而深刻地反 映和表现市场经济对社会发展的正负作用,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创造出深刻反映市场经济 条件下社会生活发展变化的优秀作品。 其四,从作为艺术的消费的视角看,精神消费毕竟不同于物质消费,作为艺术的消费, 在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的同时,它还担负着“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的神 圣使命。因此,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和消费不能完全听凭市场的自发调节,艺术生产在 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考虑交换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关系时, 应把艺术价值放在首位。在对待艺术生产的审美规律与价值规律的关系上,一般是价值规 律服从于审美规律。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鉴赏力和欣赏 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精品意识正开始觉醒并逐渐得到加强,这就为营造一个艺术价 值与市场价值相接近相一致的市场氛围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因此,市场语境下的艺术 生一可以而且应该保持白己的艺术品位。 总之,在市场语境下;艺术生产既要最大阻度地发挥市场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又要 尽力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把市场经济的消饭作用降低到最低点;既要适应建设市场经济体制 的需要走向市场,又要符合精神文明建设和文艺自乌发展规律的要求超越市场,我们认为 以上两方面是完全可以辩证统一起来的。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0
【分类号】:J02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孙晓霞;从混沌到有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2 凌玉建;论艺术生产的产业化转向[D];北京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洁;新中国美术市场发展状况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2 钟声;文化创意产业理论与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杨娟;在探索中前进[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4 田乔;新时期艺术生产理论的中国化及启示[D];济南大学;2010年

5 石晓磊;论麦家小说的特色和创新[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2161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161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6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