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释“幽玄”——对日本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个关键概念的解析

发布时间:2018-09-03 18:22
【摘要】:"幽玄"是日本古典文论中借助汉语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学概念和美学范畴,至少在公元12至16世纪约五百年间,"幽玄"不仅是日本传统文学的最高审美范畴,也是日本古典文化的关键词之一。如果说"物哀"是理解日本文学与文化的一把钥匙,那么"幽玄"则是通往日本文学文化堂奥的必由之门。"幽玄"概念的成立主要是出于为本来浅显的民族文学样式"和歌"寻求一种深度模式的需要,以此促使和歌、连歌、能乐实现雅化与神圣化。"幽玄"是日本贵族文人阶层所崇尚的优美、含蓄、委婉、间接、朦胧、幽雅、幽深、幽暗、神秘、冷寂、空灵、深远、超现实、"余情面影"等审美趣味的高度概括,并体现于能乐等各种文学艺术样式乃至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Abstract]:"Youxuan" is a unique literary concept and aesthetic category formed in Japanese classical literary theory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 At least in the 12th to 16th centuries, Youxuan was not only the highest aesthetic category of Japa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but also one of the keywords of Japanese classical culture. The concept of "secluded mystery" was established mainly because of the need to seek a deep mode of "harmony song" for the original superficial national literary style, so as to promote the harmony song, song, music to achieve elegance and holiness. Reserved, euphemistic, indirect, obscure, elegant, deep, dark, mysterious, cold, empty, far-reaching, surreal, and other aesthetic interests of the highly generalized, and embodied in all kinds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styles and even in all aspects of daily life.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王向远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日本古典文论选译”(项目号09FWW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I0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韬光;日本文学史概述(七)[J];日语知识;2004年07期

2 姚继中;林茜茜;;日本文学理念(七) 俊成、定家之趣——「幽玄」与「有心」[J];日语知识;2010年07期

3 范静遐;;日本古典文学中的文学理念[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6年05期

4 金琼;“临终的眼” 无限的话——川端康成自杀原因浅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6期

5 武德庆;以悲为美的审美情趣——日本文学理念“物哀”试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6 周建萍;“幽玄”范畴的审美阐释[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7 李雪梅;;从《古都》看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美[J];潍坊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8 董群智;幽玄之美的体现——评木下顺二的《夕鹤》[J];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邱紫华,王文戈;日本美学范畴的文化阐释[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10 李秀卿;芥川龙之介笔下的中国女性形象[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沫若;菲戈;;我的母国·作为日本文学课题[A];郭沫若研究第二辑[C];1986年

2 周苏烽;;日本文学翻译家金中简介[A];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纪念特刊[C];1985年

3 章小叶;;浅谈日本文学的超政治性[A];福建师大福清分校2003年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邱岭;;《水浒传》人物设定比较谈——与《南总里见八犬传》相较[A];2005年全国《水浒》与明清小说研讨会暨大丰市施耐庵研究会成立20周年庆典专辑[C];2005年

5 伊藤虎丸;潘世圣;;创造社与日本文学[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6 桑凤平;俞海萌;;试论中日古典怪诞小说的“同途殊归”——《蛇性之淫》与《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人物形象对比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7 衷尔钜;;中日文化交融的先驱——陈元峗对日本文化的贡献[A];时代与思潮(5)——文化传统辨证[C];1991年

8 增田涉;刘惠;;郭沫若素描[A];“郭沫若在日本”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1988年

9 林韶南;;浅谈日本古代文学各期的特点及流变[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林哲翔;;加藤周一的翻译观之初探——以《明治初期的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林;日本文学史研究又一新成就[N];光明日报;2001年

2 大江健三郎/文 涂晓华/译;日本文学能成为世界文学吗[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3 叶渭渠;日本文学的经典作品[N];北京日报;2003年

4 竺家荣;爱与性的执著探索[N];文艺报;2010年

5 戴铮;一掷两千万:日本文学新人奖开始烧钱[N];中华读书报;2006年

6 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 考题分析项目组(专题分析项目组成员:郭亚军、王玉芳、朱肖莉、史静、费明冰);近年日本文学引进版图书市场简析[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3年

7 熊辉;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N];文艺报;2009年

8 日轩;赤子丹心化界标[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9 金莹;日本第137届芥川、直木奖揭晓[N];文学报;2007年

10 王晓平;20世纪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宗失物[N];中华读书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志宇;论近、现代日本文学中的“家庭”[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东军;本诗学之“幽玄”理论与中国文论[D];苏州大学;2006年

3 李雁南;近代日本文学中的“中国形象”[D];暨南大学;2005年

4 张昕宇;从“日本”的历史文脉中阅读村上春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张瑾;小泉八云的日本情结与文学实践[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炳范;战后日本文学的战争与和平观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靳明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社团流派兴起和发展中的“日本影响”因素[D];四川大学;2003年

8 勾艳军;日本近世小说观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9 吴亚娟;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与中国“五四”新文学[D];吉林大学;2008年

10 李彬;战争背景下东北沦陷区文学与外来文学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晓峰;试论夏衍对日本文学的译介与接受[D];浙江大学;2007年

2 吴金霞;试论日本文学翻译中“注释”与“文化”的关系[D];吉林大学;2008年

3 刘翌;论日本文学对五四时期中国文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02年

4 史姬娜;花“落”考[D];四川大学;2007年

5 汪南;古代和歌的“月”的美意识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6 刘海萌;世事浮沉中的惊艳[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台丽静;郭沫若与日本[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龚莉红;论村上春树小说的后现代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张萌;日本文学对晚清文坛革命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刘春波;试论川端康成掌上小说[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207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207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7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