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论文学的宇宙境界

发布时间:2018-09-17 19:19
【摘要】:宇宙境界作为一个词经常被使用 ,但作为一个文艺学理论范畴却鲜有人对其进行研究。文学的宇宙境界由永恒的时间意象和无限的空间意象构成 ,能够安顿生命 ,提升人生的境界 ,具有终极关怀的特点。其价值在于对人生存在困境的关注与解答。它对人生局限的超越可以代替宗教对人生的解脱 ,这一点表现了没有宗教背景的中国文学的价值所在。
[Abstract]:The realm of the universe is often used as a word, but it is seldom studied as a theoretical category of literature and art. The universe realm of literature is composed of eternal time image and infinite space image. It can settle life and promote the realm of life, and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ultimate care. Its value lies in the concern and solution to the plight of human existence. The transcendence of the limitation of life can replace the liberation of religion from life, which shows the value of Chinese literature without religious background.
【作者单位】: 烟台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2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娜;诗歌的意象分析[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年S1期

2 洪增流,彭发胜;诗歌语言的维度:“Image”与意境的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3 张淑英;试论李贺诗的美学特征[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4 彭福荣;论歌妓对宋词繁荣的价值[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伍广平;画面灵动 禅韵悠扬——谈王维山水田园诗的音乐美[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汪少华;诗歌中的视角空间与文化想象[J];外国语言文学;2002年04期

7 苗东升;“言意之辨”新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8 成远镜;论意境创造的情景建构与物化机制[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何蓓;陶渊明诗歌的生命主题及哲学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10 郭锦玲;试论中西艺术中的“自然”[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利民;西方理论中国化的步伐:进化论与中国文学理论的变异[D];四川大学;2007年

2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3 陈志杰;文言在外汉翻译中的适用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郦青;李清照词英译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5 许晓晴;中古隐逸诗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6 韦春喜;宋前咏史诗史[D];山东大学;2005年

7 崔彩红;元杂剧悲剧新探[D];武汉大学;2005年

8 赵新林;Image与“象”——中西诗学象论探源[D];四川大学;2005年

9 张立荣;北宋前期七言律诗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周子翼;北宋七言绝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晓禅;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古诗翻译标准的多元性[D];上海海事大学;2007年

2 张毅;从许渊冲“三美”原则角度论李白诗歌英译的美感再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3 郭宇静;结合孔子诗教,,论古典诗歌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席艳芝;传统诗学的诗本质论与高中古典诗歌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晓飞;论冯延巳词“悲喜综错、盘旋郁结”的艺术风格及成因[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迪;韩PS诗歌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7年

7 侯霞;爱米丽·狄金森与李清照诗歌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张颖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美育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清云;郑谷的人生观、诗学观及其诗歌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07年

10 刘佳;帕尔默文化语言学视角下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意象翻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公觉;沧海浪花 碧空繁星——读刘再复散文诗随想[J];当代文坛;1988年02期

2 邬冬文;二十年代中国新浪漫文学的两类艺术设计[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3 陈国谦;关于环境问题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1994年05期

4 邬冬文;生命宇宙化:20年代新浪漫诗歌的审美追求[J];浙江学刊;1994年02期

5 刘祖慈;;说“苦闷”[J];清明;1994年01期

6 沈爱明;生命与宇宙的互渗互融──冯至20年代诗歌的审美追求[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7 姜国柱;读《陆王心学研究》[J];中国哲学史;1998年02期

8 张炳蔚;论李白诗中的太阳意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9 康震;李白道家文化人格的哲学意义——兼论李白生命价值观的对立统一[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10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胜利;论文学的宇宙境界[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施洪玲;生命谛视·宇宙境界与诗学理想[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46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46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5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