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文学选刊与当代文学运行机制

发布时间:2018-10-23 07:02
【摘要】:《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文学选刊在当代文学的传播、评价、生产引导机制中居有重要的甚至是支配性的地位。它们主导着当代文学的大众传播,它们居于当代文学评价等级的高端并领导着其他文学评价活动,它们引导着作家的创作,影响着原创性期刊、图书出版等文学生产机构的活动。这使得选刊这种媒体及其活动,成为当代文学运行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纽结点。
[Abstract]:In the dissemination, evaluation, production and guidance mechanism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 selected periodicals of the novel and the monthly newspaper of the novel play an important and even dominant role in the dissemination, evaluation and production guidance mechanism of the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y dominate the mass communication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hey are at the high end of the evaluation level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lead other literary evaluation activities. They guide the writers' creation and influence the original journals. The activities of literary production institutions such as book publishing. This makes the selection of this kind of media and its activities become an important knot i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文学期刊版权保护工作座谈会纪要[J];当代;1985年04期

2 晓梅;编导钟爱《小说月报》[J];当代电视;1994年01期

3 黄发有;“真实”的背面——评析《小说月报》(1980~2001)兼及“选刊现象”[J];文艺争鸣;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芊;;基于“三次售卖理论”的赢利模式体系构建与运用[J];编辑之友;2009年01期

2 孔令云;;新媒体对网络写作的影响[J];传媒观察;2007年11期

3 罗执廷;;文学选刊在当代文坛作用力的一个考察——以池莉与《小说选刊》为个案[J];当代文坛;2008年02期

4 孙桂荣;;文学“大众化”与当代批评的应对策略——从池莉小说的当代评价谈起[J];东方论坛;2007年06期

5 阿曼姑丽·艾孜则;;论维吾尔文期刊的现状和发展[J];东南传播;2008年10期

6 张延伟;;打造华语世界权威的时政文化杂志——《凤凰周刊》策划方略解读[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7 龚士良;;各地地质期刊对比分析与特点简评[J];贵州地质;2008年04期

8 李翠芳;;试析文学期刊几种倾向的不良影响[J];出版发行研究;2009年11期

9 牛学智;;准个体时代的文学及其批评——黄发有的文学批评[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殷晓蓉;方筱丽;;都市期刊生态结构的比较研究——以纽约和上海为例[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许海燕;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电影文学研究(1990-2005)[D];苏州大学;2009年

2 欧娟;《人民文学》杂志与中国当代文学[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罗执廷;文学选刊与当代小说的发展[D];暨南大学;2008年

4 郑纳新;新时期(1976-1989)的《人民文学》与“人民文学”[D];复旦大学;2009年

5 梅红;《读者》的品牌及审美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6 陈祖君;论汉语文学期刊影响下的中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D];四川大学;2007年

7 赵晓芳;视觉文化冲击与浸润下的文学图景[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刘文辉;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转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亮;论二月河帝王历史小说的文本特色及其与意识形态的“对话”关系[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2 孙艳黎;从克莱博的运营现状看我国体育大众期刊的发展趋势[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王晓翠;《w返陌炜厣芯縖D];河南大学;2009年

4 何小冲;河南DM报纸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5 孔令菲;《妇女生活》办刊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邓丽茹;我国文摘类期刊的编辑特色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7 朱冬;知音传媒集团期刊的网站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王刚;中国汽车类杂志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陈艳清;影像文化语境下“影视同期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任姗姗;媒介嬗变与中国当代媒体批评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辽;中美当代文学比较[J];当代文坛;1988年04期

2 ;《中华文学选刊》改版致读者[J];小说评论;1999年06期

3 袁仁琮;文学生产中的市场关注[J];贵阳金筑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4 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J];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02期

5 镇涛,周迎;商业意识形态统治下文学生产机制的新变[J];鄂州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6 胡和平;当代文学对神话的回归[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7 张奎志;当代文学的选择[J];文艺评论;1992年04期

8 张荣翼;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J];社会科学辑刊;1996年04期

9 张荣翼;文学传播的批评意义[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夏子;如何界定当代文学的“当代”[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焦应魁;郝日;;从“两为方针”到“三个代表”——兼论当代文学艺术的功能与使命[A];延安文艺与先进文化建设研究——“纪念毛泽东同志《讲话》发表6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李国平;;现实和精神——评《救灾记》[A];2002年中国小说排行榜[C];2003年

3 刘尊明;张春媚;;从传播看温庭筠的词史地位[A];唐代文学研究(第十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晓锋;;论陕西当代文学中的汉唐文化因子[A];陕西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代迅;;论中国当前文学转型[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何言宏;;民族国家的文学生产——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生产机制的一种考察[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衷尔钜;;第十三章 陈元峗的实学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A];实学文化与当代思潮[C];2002年

8 黄浩;;从“第三种批评”到第四种批评——关于“简单批评”的说明[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9 温左琴;席扬;;论金庸的大陆“接受过程”[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10 崔银河;;鲁迅与蒙古族当代文学[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晓明;面对新的文学生产机制[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邵燕君;在新格局下新文学机制的生成[N];文艺报;2009年

3 张兴成;市场条件下的当代文学[N];人民日报;2003年

4 记者 裴蕾;“请正视当代文学的价值”[N];四川日报;2009年

5 朱白 走走;价值观输出与当代文学的大国之梦[N];文汇报;2009年

6 冯毓云;生态视野中的当代文学新图景[N];文艺报;2010年

7 本报特约记者 奚同发;让文学滋润生活[N];文学报;2003年

8 程光炜;关于“当代文学”的理解[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王研;肖鹰:当代文学的定位应在中西对话中完成[N];辽宁日报;2009年

10 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0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赵宏翔;尴尬的当代文学[N];辽宁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立新;红色理性与革命战争文学[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怀明;大众媒体与文学传播[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启宏;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D];北京师范大学;2004年

4 潘大春;90年代中国文学与出版关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温恕;文学生产论:从布莱希特到伊格尔顿[D];四川大学;2003年

6 朱首献;人学文学论[D];浙江大学;2005年

7 张伯存;中国当代文学和大众文化中的男性气质[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魏天真;女性文学的批判与反思[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陈红旗;中国左翼文学的发生[D];吉林大学;2005年

10 蔡爱国;中国当代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与文本分析[D];苏州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晓武;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学生产方式[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永华;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文学批评及其转型[D];青岛大学;2004年

3 严琳;当代文学生产转型中的《萌芽》[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卢欣;从青春开始的写作[D];暨南大学;2006年

5 吕红伟;大众传媒的兴起与现代文学的发生[D];厦门大学;2002年

6 张文哲;大众传媒影响下的当下中国文学商品化现象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7 曲朝勃;文人群体的转型与文学生产过程的现代化——文学研究会文学期刊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8 郑静;当代文学中的父亲形象[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郑彩红;论澳门文学之大众传播现象[D];暨南大学;2001年

10 赵牧;后革命时代的革命书写[D];暨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288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288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9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