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学中的人鱼形象考论
[Abstract]:Both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legends about mermaids, which have become rich materials in literary creation. The Chinese and Western mermaid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anger and temptation in mythology and legends. They become the carrier of the theme of "Eros" and "death" in literary works, reflecting the complex psychology of the ancestors' love and fear for underwater creatures. Due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countries, the mermaid image of Chinese and Western literature is different in the expression of the theme of Eros and death.
【作者单位】: 华南师范大学南海学院中文系;
【分类号】:I106;I0-0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立,刘莹莹;试论白蛇传故事的嬗变[J];辽东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2 万晓高;中国悲剧“大团圆”结局的文化蕴涵[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2 张子超;;双重孤独之后的幻影——谈《聊斋志异》中的狐鬼恋[J];蒲松龄研究;2006年04期
3 张硕;;沈复与蒲松龄女性观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09年02期
4 韦乐;;狐妻故事中的才狐故事[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5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6 沃利青;;“移情”论与“意境”说比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秦川;论古代小说中佛、道“劝惩教化”的地位和作用[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8 雷汉卿;;语文辞书收词释义漏略禅籍新义例释[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章毅;;宋明时代徽州的程灵洗崇拜[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10 阚绪良;;《后汉纪》校读札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建农;;六朝诗学中的人生体验与人格理想[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刘浏;;《才调集》无名氏诗考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3 张晓瑜;;思考《脸上的红月亮》[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八辑)[C];2011年
4 戴冠青;;朱熹的民间想象与闽南民众的崇儒精神[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阮倩;;“童贞”观念的初始——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解构主义批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刘洪祥;;浅论《水浒传》中“义”的价值评判[A];水浒争鸣(第十辑)[C];2008年
7 徐婵菲;姚智远;;汉墓画像神话人物的图像作用及丧葬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魏春英;;加强中职生诵读能力的培养[A];2007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霍巍;;中心与边缘:汉文化的扩张与变异——以四川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画像石刻为例[A];文化传承与历史记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薛平拴;;论唐代商人阶层的政治意识与自卫意识[A];唐史论丛(第十辑)[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舜立;自然审美:川端康成的文学世界[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赵爱华;乱世与古小说[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辉;孙犁晚年文学创作与文化批评[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湘;论虹影小说的河流意象[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李青;延安时期女性文学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韩雨苇;东坡词英译赏析—审美移情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姜萍;用生命探寻文学的夜路[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莹莹;论毛姆的自由观[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朱小妹;唐·德里罗的小说《白噪音》中死亡恐惧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蕾;从女性神话原型批评视角解读《秀拉》和《所罗门之歌》中的女性形象[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何惠;嫦娥形象的生成和演变[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立;病马、老马、慢马意象与佛经故事——文学意象家族与文人心态史探佚[J];辽东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2 曹亦冰;从“二拍”的女性形象看明代后期女性文化的演变[J];明清小说研究;2000年03期
3 李炳海;从狞厉神秘到屈曲宛转——委蛇的齐文化特征及文学内涵[J];齐鲁学刊;2002年01期
4 袁益梅;白蛇传故事的文化渊源[J];殷都学刊;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天中;;重生安死的生态老年——对海明威笔下几个老年形象的比较解读[J];名作欣赏;2006年22期
2 邓天中;;《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与老人的区别[J];国外文学;2008年01期
3 杨艾璐;;生命的节律与悲剧的必然——论中国现代小说中“零余者”形象的主题意义[J];青春岁月;2010年18期
4 陈明瑶;;海明威影片的死亡主题[J];电影文学;2007年23期
5 杨立民;中西比较诗学双向阐发摭谈[J];学术交流;1996年04期
6 李清良;;一位西方学者的中西阐释学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丁郁;;中西无神论比较的文化意蕴[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陈颖;;从西方自然诗看自然的启示[J];江汉论坛;2007年06期
9 兰钊;;西方美术中对死亡主题的艺术性表现[J];艺术探索;2007年02期
10 李俊宝;;试析中西古代封建制之异同及社会性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银河;;中国盐业神话传说探析[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2 陶思炎;;人鱼与孟姜女——孟姜女原型探论[A];山东淄川·中国孟姜女传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罗佳;姚本先;;当代大学生形象的心理学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韩星;;硬汉精神是如何炼成的——略论海明威小说中的死亡主题[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潘知常;杜文娟;;把战争带回中国——大陆传媒中的美伊战争形象[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凌德祥;;东西方火的文明比较研究[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7 陈剑山;;神话传说与华夏族原始婚俗[A];民族学研究第七辑——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4年
8 张文彦;邓天颖;;中西比较:灾难性新闻报道的弱化与强化[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9 王学兵;;浅述佤族“司岗里”神话传说的起源与发展[A];中国佤族“司岗里”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阎超;赵溪;;浅谈高校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意义[A];中国化学会2005年中西部十五省(区)、市无机化学化工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银武;成都旅游形象亟待清晰[N];中国旅游报;2000年
2 唐世平 张愚;没有广告药企形象从哪来[N];中国经营报;2001年
3 ;推行“绿色”管理 树立“绿色”形象[N];发展导报;2002年
4 叶茂中 顾小君;CI is no CI?[N];中国工商报;2000年
5 记者 王金法 张建华 陈维新 通讯员 郭红升;我的形象就是石化的形象[N];中国石化报;2001年
6 李健 曹晓明 本报记者 李学勇;形象就是旗帜[N];解放军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葛运溥 中国铁道建筑报记者 刘考;高速度建立交 塑造一流企业形象[N];中国交通报;2000年
8 ;日瑞穗银行自毁形象[N];中国企业报;2002年
9 本报评论员;道德乃形象之本[N];人民法院报;2001年
10 通讯员 高学存;《为了党在工人中的形象》出版[N];中国铁道建筑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云;西方前现代泛诗传统——以中国古代诗歌相关传统为参照系的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李小均;纳博科夫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4 邓磊;邓小平社会主义形象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林大梓;西方自画像艺术史[D];中国美术学院;2008年
6 刘惠媛;论弗兰纳瑞·奥康纳短篇小说中的宗教危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关涛;莎乐美形象的历史演变及文化解读[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8 叶永胜;现代中国家族叙事文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巩晓亮;电视节目主持人品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丁勤;清高宗图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伍苹;中西方现当代儿童幻想小说中幻想元素之比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2 王莉;渥雷·肖因卡戏剧中的死亡主题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2年
3 首丹;谶纬对神话传说流变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代婷婷;中西传媒政治沟通比较[D];武汉大学;2005年
5 宫小兵;论海明威创作的死亡主题[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6 孙洁菲;中西方行政伦理建设的比较与启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怡;中西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6年
8 孟萌;中西纪念性景观比较初探[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王栋;由科学解释出发的中西比较及其结论[D];东华大学;2007年
10 严歆怡;中西新闻摄影图片框架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300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00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