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的文学观与知识分子立
[Abstract]:Constructivism is the continuous questioning of essence. Constructivism never negates the reasonable existence of essence, but constructivism is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process of obtaining essence. Constructivism attempts to reveal the cultural,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the acquisition process, the struggle mode and general laws of power discourse. Constructivism opposes all unreasonable and illegal cultural production mechanism, and then leads to the criticism of all unreasonable and illegitimate social and political ecology. Constructivism i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and breakthrough point that Tao Dongfeng has found on the road of political criticism, but there are some omissions in the historical restoration and knowledg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concept of "aesthetics" in literature and art. So that Tao Dongfeng's original intention, imagination and attempt eventually attracted many doubts, but all these attempts, omissions and even setbacks instead reflected Tao Dongfeng's intellectual position and feelings from one sid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I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陶东风;转型时期的文化战略与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J];学术月刊;199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陶东风;研究大众文化与消费主义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谈“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并答赵勇博士[J];河北学刊;2004年05期
2 舒国滢;中国法治建构的历史语境及其面临的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06期
3 陶东风;大众消费文化研究的三种范式及其西方资源——兼答鲁枢元先生[J];文艺争鸣;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平杰;现代化进程中的上海竞技体育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4年
2 张贞;中国大众文化之“日常生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蔡永飞;论毛泽东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1998年
4 王立红;大众文化理论批判[D];吉林大学;2007年
5 徐勇;大众文化政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于云;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人文精神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董天策;消费时代的中国传媒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炜;大众文化视野中的池莉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贞;论大众文化的平民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毛剑;论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合法性危机[D];曲阜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益;王朔小说中“另类”知识分子形象论[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张健;市场化下的文学生产与消费[D];暨南大学;2005年
6 邹华瑾;新时期文学世俗化思潮的语境与意义维度[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阮小波;90年代以来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反思[D];浙江师范大学;2006年
8 赵盈;日常生活审美化与都市消费空间[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9 张建亮;中国当代人文主义话语及其叙事策略[D];苏州大学;2007年
10 王漪澜;张力化的处境与处境中的张力[D];南昌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伟;汉娜·阿伦特的“政治”概念剖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2 章辉;;反本质主义思维与文学理论知识的生产[J];文学评论;2007年05期
3 支宇;;“反本质主义”文艺学是否可能?——评一种新锐的文艺学话语[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6期
4 陶东风;;重审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J];文艺研究;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德胜;;意境:虚实相生的审美创造——宗白华艺术意境观略论[J];文艺争鸣;2011年15期
2 范永康;;当代西方的文学政治学[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李心峰;;“审美意识形态”说与新时期艺术本质研究[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2 董学文;马建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献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3 陆贵山;;文学·审美·意识形态[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4 刘根生;;创新中的疑窦——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几点质疑[A];文艺意识形态学说论争集[C];2006年
5 胡经之;;超越古典[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高小立;和谐社会召唤文学责任的回归[N];文艺报;2005年
2 李庆本;超越审美研究与文化研究[N];学习时报;2001年
3 葛红兵;文学批评时代的终结[N];文学报;2003年
4 白烨;新诗究竟有没有传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5 刘静 牛军;文艺美学研究的新收获[N];文艺报;2007年
6 王德胜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宗白华:艺术意境的深度阐发[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谢龙新;文学叙事与言语行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邓兰;艺术教学艺术的审美追求[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靳义增;文学审美本质论[D];郑州大学;2002年
2 杨小芳;艺术再现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张皓;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学本质论的演变[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胡坤阔;文学翻译活动中作者的重生与文本的回归[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耿荣清;走向自由,,永远的建构[D];辽宁大学;2011年
6 殷瑛;美善相谐的艺术教育[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敏;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郑欣;论翻译美学视角下的李白诗歌英译[D];广西大学;2007年
9 赵
本文编号:23016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0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