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艺术理论论文 >

《青春之歌》与《飘》之比较

发布时间:2018-12-11 03:53
【摘要】:《青春之歌》和《飘》都可以被列入女性成长小说的范畴。在人物形象上,具有道德力的林道静与充满生命力的郝思嘉的成长都自觉不自觉地被爱欲推动着。她们的数次婚恋推动了他们的成长,使她们完成了自我的确立。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林道静具有更多的依附性,而郝思嘉则更具自主性。另外,男性形象的不同与主仆关系的重大差异也有着极其特殊的意味。在叙事上,两小说在对人物叙述的比重上有着很大的差异,《青春之歌》的叙述重心在不断地偏移和回归,而在《飘》中这样的现象却是不存在的。
[Abstract]:Song of Youth and gone with the Wind can be included in female growth novels. In character image, the moral power of Lin Daojing and the vitality of Scarlett are consciously promoted by lust. Their several marriages promoted their growth and made them complete their self-establishment. However,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Lin Daojing has more dependence, and Scarlett is more independent. In addition, 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imag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ter and servant also has a very special meaning. In narration, there is a great difference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narration between the two novels. The focus of the narration of Song of Youth is constantly shifting and returning, but in gone with the Wind there is no such phenomenon.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I0-03;I106.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珍珠;;《尤利西斯》与社会性别[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崔兰平;对五四先进分子探索妇女发展的回顾与思考[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3 刘祥文;;沿袭·颠覆·融合——浅析现代知识女性婚姻观念的嬗变[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谷英姿;刘钊;;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文学阐释[J];长白学刊;2005年06期

5 张颖;许福兰;;西欧传统童话的文化解读——兼论童话对女童的影响[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6 张筱南;乐雪;;缺失的女性——中外影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长江论坛;2005年06期

7 郭方云;怪物魔镜中的自我——《弗兰肯斯坦》造物神话的女性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8 朱剑云;《宠儿》中塞丝杀子的存在主义解读[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9 邹霞;;解析西蒙·波娃创作《第二性》的动机[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田艾;“婚内强奸”的法理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荣兰;;从无声到有声——论《喜福会》中华裔女性自我身份的建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2 徐明宏;;夫妻同悦的理想与现实——论女性的性和家庭角色的转向[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张志华;张文;吴节;;产品的女性化隐喻设计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晓晖;当代美国华人文学中的“她”写作:对汤亭亭、谭恩美、严歌苓等华人女作家的多面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2 卢寿荣;李渔戏曲小说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马春华;市场化与中国农村家庭的性别关系[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刘心莲;性别、种族、文化[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郭爱妹;西方女性主义心理学的理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董美珍;女性主义科学观探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杨孝容;佛教女性观源流源流辨析[D];四川大学;2004年

9 齐浚;明清社会思潮与人情小说性爱观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10 罗丽;女性主义艺术批评[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波;权力与妥协——《佛洛斯河上的磨坊》的符号学阐释[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2 岳二珍;荆棘丛中的安全之花——曼斯菲尔德及其女性主义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3 徐仲佳;20年代性爱小说的历史考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4 王志华;女性意识及其超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罗卓琳;挑战父权制:简·奥斯汀小说的女性主义评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陈明明;乔治·艾略特的小说:维多利亚时代妇女问题的镜子[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芳;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影响[D];湘潭大学;2002年

8 李平;当代中国女性写作中的王安忆[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吴惠兰;飞翔并且穿越[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庄渝霞;当代中国女性从属地位的根源和出路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止庵;“踏上生活舞台”[N];学习时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江湖;儿童文学创作精品怎样赢得市场[N];文艺报;2004年

3 小眉;青春文学:你还能火多久?[N];文学报;2006年

4 市政协原副主席 离休干部 孙铎;让文学成为社会发展的推动力[N];廊坊日报;2010年

5 陈犀禾 上海大学影视学院;作为世俗神话偶像的明星[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谭仲池;论文艺创作的自觉意识[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方红;“完整生存”[D];苏州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崔美玲;女性成长小说之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金春红;《青春之歌》朝(韩)文译本比较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3 刘小满;中西教育小说比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4 王博;《麦田的守望者》和《挪威的森林》对比解析[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71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71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64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