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方高校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cultivation of art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reforming and innovating the training mode of art talents in wester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作者单位】: 广西工学院艺术与设计系;
【分类号】:J0-4;G6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2 蔡青;韦巧燕;;大众化教育视野下地方教学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10期
3 蔡青;蔡亮;万美容;;创新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年2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智博;;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高校质量管理体系构建[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张菊玲;;略论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的教育质量观[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2006年S1期
3 梁燕;高职专业质量标准探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4 李伶俐;杨建辉;;对高校教师树立多样化教育质量观的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1期
5 《培养创业型人才高职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组 ,卢晓东,徐红,王珊,谢家训;《培养创业型人才高职教育模式构建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12期
6 史玉凤;宋立军;杨瑞;;完善我校内部教学质量管理体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7 杨义波,孙丽君,吴珂;高工专教育质量观浅议[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8 胡标辉;李军;钟锐;;树立全面质量观,加强全面管理,保障高教质量[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郭志勇;;试论自学考试质量定位[J];成人教育;2006年11期
10 唐华生;叶怀凡;;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理论与实践[J];成人教育;2007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褚雷;;大众化阶段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完善多样化发展[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子杰;质量、公正与制度保障[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张炜;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本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丁丽军;澳大利亚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5 马万民;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陈德静;基于科技创新的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7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阳荣威;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陈翠荣;反思与建构[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卫华;高等教育平等: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D];苏州大学;2010年
2 孙家明;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徐艳秋;基于文化视角下的中美高等教育大众化路径比较[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4 邹新娟;论素质教育背景下的“艺考热”[D];复旦大学;2009年
5 郑海霞;高等教育质量观: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汕头大学;2009年
6 吴昊;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决策中的问题与对策[D];西南大学;2009年
7 李晓;黑龙江省本科高校内部教学督导模式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8 王军;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9 高伟;大学生自主学习保障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洪帅;我国旅游高等教育服务质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2 施开良,姚天扬,俞庆森;创新型人才培养规律和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4年03期
3 蔡青,罗秋兰,黄秉钱;调整校企办学优 势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人才——“3+1+1”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3年03期
4 蔡青;董健苗;王光明;;地方教学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J];中州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小凡;;动漫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03期
2 黄露;汤晓山;;应用型广告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J];新闻爱好者;2010年02期
3 朱效惠;赵忠德;;外语专业双外语人才培养——基于反馈调查的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年02期
4 王缘缘;陈君;;对日本职前教师培养模式转型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0年08期
5 黄桂凤;;对外汉语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以玉林师范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为例[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贺小华;;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借鉴[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7 田振江;;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趋势[J];教育与职业;2010年15期
8 谈宏慧;;“1+3”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6期
9 杨迎;;思考与展望——浅谈音乐教育学研究生的培养问题[J];大舞台;2010年05期
10 胡志海;;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雯;柳园;饶志勇;程改平;戴婷婷;;住院营养师培训的探讨[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2 谢英柏;麦英铖;汤建成;李冰;;制冷与空调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金苏敏;武文彬;汤洁;;面向就业的热能与动力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焕新;梅佩佩;张威;;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梁坤峰;高春艳;李健;芮胜军;;构建行业应用软件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志斌;杨冀平;;加强高等中医院校传染病学专业研究生培养[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杜彬恒;陈遇春;;坚持改革与建设并重 推进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周新梁;;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9 ;承办单位介绍[A];2010年中国翻译职业交流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瑞冬;;试论“本硕连读”培养模式下的风景园林本科专业教学内容体系构建[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运生 特约记者 丁广阳;“3.5+0.5”锻造合格带兵人[N];解放军报;2011年
2 王运生 特约记者 丁广阳;“3.5+0.5”锻造合格带兵人[N];解放军报;2011年
3 智宇;探索出正确的培养方向是关键[N];建筑时报;2011年
4 主持人 本报记者 袁志勇;创新型人才培养 短板在哪?[N];科技日报;2011年
5 田治东 包芙蓉;深化校企合作[N];丹东日报;2011年
6 记者 练炼 通讯员 周明学;九江一中重视教师队伍建设[N];江西日报;2011年
7 ;加快发展中国特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N];人民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余红 龙舟 整理;“订单式”培养农村中西医结合人才[N];云南日报;2011年
9 记者 鞠贵芹;台职院“汇宝班”订单式培养人才[N];台州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爱铭;当初学生“卖”不掉 现在企业抢着要[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兴茂;CHO工程细胞无血清流加培养代谢动力学及转录谱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刘龙;兽疫链球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过程控制与优化[D];江南大学;2009年
9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莫鸣;新型农民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欣;奥地利职前职业教育和培训(IVET)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唐怡;中学理科专家型教师的群体特征与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云青;就业导向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王琛;北京市初中阶段足球后备人才“教体结合”培养机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6 赵春兰;教师教育专业教学技能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7 王涛;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8 郑一材;我国网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网球学校培养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年
9 戴志;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杨聪林;城乡统筹下渝东南县城周边地区初中生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727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72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