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主义文论的发展及自我终结
[Abstract]:As the most important literary theory school in the 20th century, the logic motive underlying the emergenc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of formalism contains a paradox separated from its original intention. Based on the "external" form of literature, and with a very strong "internal" requirement, it pursues the "internal" study of literature and cannot leave the "external" world. This makes it inevitable to end itself when it moves towards the perfect state of theory, that is, to obtain a more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and a complete system. This left puzzles and limitations in the important turning point of his theory and the thinking of the main body of his theory. To understand formalism literary theory, which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 "inner life", is helpful for our thinking to transcend the historical existence of a theoretical school and to reach the universal law of literary theory formation.
【作者单位】: 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项目编号08XZW027)成果
【分类号】:I06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晓玉,童继平;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2期
2 吴文安;字面义和隐含义的翻译——《红楼梦》英译文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方维保;托洛茨基与中国现代左翼文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4 董学文,金永兵;文学理论科学性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韩庆祥;张艳涛;;时代变迁与哲学范式转换——从革命的哲学到建设的哲学[J];北方论丛;2007年01期
6 任丽梅;科学发展与科学共同体的体制创新[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增田,靳玉乐;论解释学视域中的课程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6期
8 马云鹏,吕立杰;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与倾向——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访谈[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4期
9 刘生全;;论教育场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1期
10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烨;;安全社会学作为学科研究的现状与发展[A];第一届全国安全科学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郭建斌;;理解与表达:对凯利传播仪式观的解读[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Ⅰ)[C];2006年
3 董天策;;民生新闻: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范式[A];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C];2006年
4 陈凡;;技术图景中人主体性的缺失与重构[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5 唐丽;陈凡;;美国工程伦理学的文化—历史背景分析[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6 李进书;;不粘不脱——文学与政治的关系[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50年来文艺发展道路与21世纪文艺发展走向学术年会论文集汇编[C];2000年
7 夏明方;;老问题与新方法:与时俱进的明清江南经济研究(中国传统经济再评价座谈会讨论稿)[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傅星寰;;政治中人的“异化”——珂塞沃伊形象解析[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张建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思想基础[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十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文集[C];2006年
10 张林杰;;闻一多诗学倾向的多元性与统一性[A];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文秀;“文化研究”思潮中的反权力话语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董振华;创新劳动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3 邢占军;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编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5 李庆宗;在理性与价值之间[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6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尧新瑜;学校道德课程理解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尹兆鹏;科学传播的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生;1949—1966年新诗理论与批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马海燕;马克思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
4 储继红;永恒的潜在的结[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王玲宁;从大潮到衰微[D];郑州大学;2001年
6 李英;镜与空[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东民;加罗法洛自然犯罪思想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8 于明秀;缪斯和比特的相遇[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9 高亚春;论后现代思维范式的生成: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D];黑龙江大学;2002年
10 李志强;灵魂的堕落,,人性的悲哀——从对话理论看《姚尼奇》的创作[D];四川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内海忠治 ,刘介人 ,刘耀武;日本战后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伊藤整的文学理论[J];求是学刊;1980年04期
2 林宝全;略评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3 刘广发;陆机及其《文赋》[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2期
4 王光祖;既不是补课 也无法替代——也谈写作课的目的任务[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0年03期
5 卫建林;关于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方法中的几个问题[J];文艺研究;1980年05期
6 张连第;张戒和《岁寒堂诗话》[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0年06期
7 钟敬文 ,王松 ,朱宜初 ,吴德辉 ,杨知勇 ,李景江 ,李子贤 ,黄惠q;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民间文艺学[J];思想战线;1980年05期
8 童鹰;试论《灵宪》的朴素自然辩证法思想[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0年03期
9 陈忠;关于“社会生活是文学创作唯一的源泉”命题的探讨[J];文艺理论研究;1980年03期
10 温承德;帕多瓦大学举行“诙谐:语言和技巧”学术讨论会[J];国外社会科学;198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杰;;走向新世纪,探索新方法(代序)[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2 张清华;;韩愈的文气说[A];唐代文学研究(第五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成立十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1992年
3 林伯谦;;韩愈文学理论与佛法行持之研究[A];唐代文学研究(第六辑)——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唐代文学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4 钱中文;;文学理论:在新世纪的晨曦中[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饶龙隼;;传统文论研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陈太胜;;现代性进程里的文学理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7 黄书泉;;不朽的“时文”——重读别林斯基[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8 陈雪虎;;批评理论化及其问题[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卢佑诚;;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两点看法[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10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之;域外文学为何影响了我们[N];北京日报;2000年
2 省澜;沙龙里讨论先锋性问题[N];中国文化报;2000年
3 王文戈;如何读文学?[N];光明日报;2000年
4 张彦哲(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文史学院);师范院校《文学概论》课程教材建设刍议[N];光明日报;2000年
5 周翠萍;别开生面的人文素质教材[N];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
6 吴江;探讨新世纪文学理论研究走向[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7 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研究分析部;风平市淡 竞争乏力[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8 王宁;面向新世纪的文学和文学理论[N];文汇报;2000年
9 本报记者 俞小石;中国文学理论正走向世界[N];文学报;2000年
10 本报记者 俞小石;“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与世界”国际研讨会在京举行[N];文学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支宇;韦勒克诗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叶启良;论七月派小说创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江中柱;北朝文人心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欧明俊;现代小品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5 周乔建;中国古代文学“教化论”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6 李小玲;论胡适文学观中的民俗理念[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晏红;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生成[D];四川大学;2003年
8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9 于东晔;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在中国[D];苏州大学;2003年
10 叶枫宇;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震;新时期以来文学批评的反思与重建[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崔秀霞;从“性灵”到“尊情”[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3 刘宁;评价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左其福;论汤显祖的“唯情”文学观[D];湘潭大学;2001年
5 张锐;当代中国文论建设的得与失[D];曲阜师范大学;2001年
6 张爱波;论归有光的抒情散文[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天保;伊格尔顿文学理论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8 王冬梅;话语变异与文学翻译[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冯冠军;中国古代诗论中的“象”[D];新疆大学;2001年
10 丁国旗;走出形式主义的牢笼——什克洛夫斯基后期文艺思想探讨[D];郑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392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shull/2392299.html